1234567
891011121314
15161718192021
22232425262728
293031
第08版:深读 上一版   
上一篇

记者手记

海外“圈粉”并非偶然

□本报记者 王帅

沙县小吃,这一来自福建山区的地方特色小吃,现已在74个国家和地区开设了225家门店,成为中华美食文化在海外的一张亮丽名片。沙县小吃能在海外成功“出圈”并非偶然,是沙县人凝心聚力、守正创新的必然结果。

回顾沙县小吃的发展历程,从最初的“一元进店、两元吃饱、五元吃好”的薄利多销策略,到如今在全球范围内的连锁经营和品牌影响力提升,沙县小吃始终坚守地道口味和精益求精的制作工艺。这种匠心精神,是沙县小吃能够在国内外市场立足并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

政府的积极引导和扶持,为沙县小吃的发展提供了坚强后盾。沙县区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持续推动沙县小吃产业朝“标准化、连锁化、产业化、国际化、数字化”方向提升。通过举办海外培训班、提供综合素质培训等方式,政府不断优化人才培训服务,提升了海外沙县小吃品牌合作质量。这些举措不仅为小吃店主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和经营管理指导,更为沙县小吃在海外的推广和普及奠定了坚实基础。

小吃店主则是沙县小吃在海外发展的直接推动者和实践者。他们凭借对家乡美食的深厚情感和对市场的敏锐洞察,将沙县小吃带到了世界各地。无论是毛伟明在日本东京的精心筹备和扩张,还是邵彬芳在美国纽约的线上线下双重发力,抑或是吴绍华在葡萄牙波尔图的创新研发和用心服务,他们都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沙县小吃在海外发展的无限可能。

值得一提的是,小吃店主在海外经营过程中,不仅注重保持地道口味和传承传统文化,更积极融入当地元素,进行创新和调整。这种“入乡随俗”的做法,不仅赢得了海外食客的青睐和认可,更为沙县小吃在海外市场的长期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和动力。

版权所有 ©2023 福建日报 fjdaily.com 闽ICP备15008128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