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4
567891011
12131415161718
19202122232425
262728293031
第05版:文化/科技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记者手记

破解科研人员“不敢转”之困

□本报记者 李珂

2022年,我省确定了11家高校和科研院所作为综合试点单位,探索赋予科研人员职务科技成果所有权或长期使用权的机制。但随着改革深入,和全国大多数地方一样,难点问题也冒出来了。其中,职务科技成果资产单列管理制度尚未有效建立,成为阻碍科技成果转化的因素之一。

现行的职务科技成果国有资产管理模式,和科技成果转化的规律不匹配,导致部分单位和个人“不敢转”“不想转”。毕竟职务科技成果有时效性、不确定性,转化风险大,以往和其他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用同一套管理办法,满足不了特殊管理需求。

因此,建立职务科技成果资产单列管理制度刻不容缓。单列管理后,成果转化单位有了管理自主权,科研人员也能明确自身权益和责任,应该会更有动力推动成果市场化。同时,对科技成果及其转化形成的国有资产台账管理,简化流程、减少审批、缩短管理链条,能让科技成果快速从实验室走向市场,提高转化效率,实现经济和社会价值。

要建立一套符合市场规律和成果转化特点的管理考核机制,营造一个宽松、积极的氛围也至关重要。此次《指引》提出的审慎包容监管做法,消除了科研人员“国有资产流失”的顾虑。总之,只有不断完善相关制度,才能彻底打通科技成果转化的“任督二脉”,释放出科技成果蕴含的巨大能量,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版权所有 ©2023 福建日报 fjdaily.com 闽ICP备15008128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