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4
567891011
12131415161718
19202122232425
262728293031
第06版:国际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特朗普的“扩张狂想曲”

□本报见习记者 陈洁

2025年1月8日,墨西哥总统辛鲍姆在首都墨西哥城举行的例行新闻发布会上展示一幅北美洲地区的历史地图。新华/路透

近日,加拿大总理特鲁多在渥太华向媒体发表讲话。新华/路透

2024年12月31日,巴拿马民众在首都巴拿马城参加正式收回巴拿马运河主权25周年纪念活动。新华社

这是丹麦自治领地格陵兰岛首府努克的景色(2024年10月19日摄)。新华社

国家边界是国与国之间关系的重要标志,它不仅体现了一个国家的主权和领土完整,也直接影响到该国的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和国际地位。在国际地缘政治的常规叙事中,边界议题往往伴随着漫长的历史进程和谨慎的外交谈判。然而,美国候任总统唐纳德·特朗普近日在海湖庄园举行的记者会上发表了震惊全世界的“狂想曲”:不排除用军事力量取得巴拿马运河和格陵兰岛的控制权,对使用“经济力量”“收购”加拿大持开放态度,并希望把墨西哥湾重新命名为“美国湾”。这一系列强硬表态引发国际社会及美国国内舆论的激烈反应,看似疯狂和玩笑的背后,可能隐藏着扩张主义的意图。

涉事国都不接受

让世界保持冷静地继续前进越来越难。

面对特朗普的持续施压,巴拿马总统穆利诺选择硬刚,表态要“上告联合国安理会”。巴拿马民众在首都巴拿马城游行集会,纪念反抗美国控制巴拿马运河的“护旗运动”61周年,坚定回击特朗普“夺河论”。

据丹麦广播公司11日消息,丹麦自治领土格陵兰岛各政党领导人近日表态,坚决反对特朗普将格陵兰岛并入美国的企图。美国新闻网站Axios则称,丹麦政府表示愿就强化格陵兰岛安全或增加美国在该岛军事存在等问题进行讨论,但拒绝将格陵兰岛出售给美国。

在美国华盛顿参加美国前总统卡特的葬礼期间,此前宣布将辞职的加拿大总理特鲁多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多次就特朗普所谓“美国吞并加拿大”的说法进行驳斥。特鲁多说:“(吞并)实际上曾经被提起过,然后我们开始反复思考这个问题。我于是建议‘好吧,也许可以用佛蒙特州或加利福尼亚州来交换加拿大的某些地区’。特朗普立即觉得这个话题不那么有趣了,我们于是转到了另一个话题。”

墨西哥总统克劳迪娅·辛鲍姆8日回应,“墨西哥湾”这一名称早已获得联合国承认。她在例行记者会上展示了一幅17世纪的世界地图,以此表达反对将“墨西哥湾”更名为“美国湾”的立场。

“扩张欲”的背后

“吞并论”的背后实质上是美国扩张主义的社会思潮。当我们回顾历史时,就会发现在美国建国后的100多年里,它的领土面积增加了10多倍,这样的发展得益于其在19世纪的地理扩张,包括对路易斯安那的购买、对西部的大进军和对墨西哥的侵略。1823年,美国第五任总统詹姆斯·门罗提出了后来被称为“门罗主义”的地缘政治主张。其核心内容是,欧洲列强不能把殖民之手再伸进美洲,美洲大陆由美国来控制。某种意义上,特朗普合并加拿大、购买格陵兰岛和收回巴拿马运河的设想,是继承了“门罗主义”。

此外,就国家安全和经济层面的利益而言,获得这些地区的主导权可以为美国带来巨大的战略资源。以格陵兰岛为例,分析人士认为,一方面,这些土地蕴藏着丰富的自然资源,随着全球变暖导致冰川融化,对这些资源的开采或将变得更容易实现。格陵兰岛还拥有丰富的稀土矿,这对于推进清洁技术至关重要。另一方面,格陵兰岛驻有美国最北军事基地,一直被视为美国安全防御的关键所在。

不仅是虚张声势

美国政治评论家乔纳森·柴特把特朗普当选之后的言论形容为“表演性帝国主义”(performative imperialism)。分析认为,这是特朗普很重要的政治风格,通过这种“虚张声势”的方式来向盟友施压,能够迎合大量普通选民的想法。

同时,国际社会也给出这样的观点:特朗普的扩张表态可能是一种谈判策略,目的是在贸易协议和北约国防开支等方面获得让步。如特鲁多9日表示,特朗普近日抛出“吞并加拿大”言论是在用“障眼法”,意在转移外界对他打算向加拿大产品加征关税的注意力。

然而,越来越多的舆论指出,面对这些不走寻常路的言论,不可低估特朗普的扩张野心。法国《费加罗报》评论说,特朗普正在颠覆国际关系的规则,进一步破坏国际秩序的稳定与平衡。舆论还担忧,特朗普“扩张狂想曲”下的贸易保护主义可能会进一步破坏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的稳定,升级经贸摩擦,甚至引发新的贸易战。

版权所有 ©2023 福建日报 fjdaily.com 闽ICP备15008128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