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4
567891011
12131415161718
19202122232425
262728293031
第07版:文化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心上人在海那边

——高甲戏《围头新娘》观后

杨秀晖

围头村作为两岸关系冷暖变化的见证者,亲证两岸从“冤家”到“亲家”的转变。面对半个世纪的历史变迁、两岸题材的宏大叙事,高甲戏《围头新娘》的编剧陈欣欣独辟蹊径,以洪家三代人在时代洪流中的坚韧为底色,两条线并驾齐驱,用现代的群像戏的方式,演绎个体与集体、家事与国事、个人命运与民族命运,小中见大突显主题,内容饱满而富有张力。

该戏紧紧扣住一个“情”字,撬动两岸爱的回响。亲情、友情、爱情、故土之情……真情真爱,翻山过海,让戏百转千回。爱的魔力无穷,它改变许多看似不可能达成的事情,金门与围头,也在围头女子的笃定坚守中,慢慢消弭现实的阻碍,在血浓于水的亲情中,摒弃外部环境的干扰因素,心手相系,终等得春日到来。

人物借助道具和精湛的演技,展现出丰富饱满的情感。如果说以道具为戏眼是导演与编剧的匠心独具,那么,用好道具并以此为核心酝酿情绪、堆叠情感,则极见演员的功力。风筝与发簪,是奶奶乌英在戏中的“命运共同体”,剧中有两个插发簪的细节,第一次忆初婚,第二次知死讯,演员掌控着自己的情绪,有时清醒有时糊涂,有时眼眶含泪有时双泪长流,充分拿捏了这两个道具,表现了人物的悲欣交集。

从现代戏的表演方式上看,演员需从内到外积蓄情感,需有真实的饱满的丰富的感受,这使得演员进入人物变得更困难。不能没有程式,否则就脱离了戏的范畴,变成了话剧加唱;又不能用太多程式,增一分太作,会让现代戏显得别扭。洪飞燕的扮演者陈情瑜多以古装角色示人,此次扮演现代渔家女,显然颇有挑战。初登场时,她身法轻俏,眉目清朗,生动刻画了16岁丫头的灵气与灵动。情到深处落泪,泼辣起来又很英挺,对角色的把握精准犀利,特别是眼神,灵动有戏,活脱脱就是一位执拗多情有个性的海边姑娘。

地方性的融入和贴切形象的细节描写,真实呈现了丰满厚重的风土与人情。剧中很多小细节,描绘出最闽南的乡土气息,体现在地的人文,也折射人物之间的幽微关系,是高甲戏这个剧种接地气的表现。剧中亦有多处出彩的丑角表演,阿彩婶的媒婆丑,肩耸手摇脚打摆,满头簪花热情浓烈,嘴甜爱说,一动三摇,很得精髓;渔民渔妇的傀儡丑,骨节抽动,一步一颤一点头,成群结队,形象可爱。

新时代现代戏的表达,亦可根据剧目特点,求实出新,给观众更多“意外”。《围头新娘》的导演郭小男显然谙于此道,他把握着度与度之间的平衡,既让闽南村舍呈现浓郁的闽南地域文化色彩,又通过现代技术,营造出海浪滔天中行船的真实感,带来强大的视觉冲击。当舞台上呈现更多美与冲击力,当观演之间有了更多的互动,戏曲的发展也就更有未来。

艺术是另一种信仰的表达,是共同印记的诠释。《围头新娘》中常有“俯落”(蹲下)、“水”(美)、“所在”(地方)等闽南人的语言标识,不仅起着增添故事亲切感的效果,而且还和妈祖文化、婚庆习俗等一起,尽情地展示了闽台同根同源的广泛而深沉的情感共鸣。

海峡浅浅,挡不住同宗同源同根脉,心上人在海那边,有情人终究要为爱携手,大陆和台湾当然也不会永远阻隔。这是《围头新娘》最美好的一个畅想,也必将成为我们翘首以盼的现实。

(作者单位:厦门市文艺评论家协会)

版权所有 ©2023 福建日报 fjdaily.com 闽ICP备15008128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