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4
567891011
12131415161718
19202122232425
262728293031
第08版:深读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记者手记

多方携手,推动医务社会工作更快发展

□本报记者 张静雯

医学是有温度的。医疗的目的不仅仅是治愈疾病、减轻痛苦,还在于通过陪伴和关怀为患者提供生理、心理、社会等综合疗愈。因此,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人民群众对生命健康的更高期待中,还包含了对医务社会工作更多的要求。

在我省,医务社会工作虽刚刚起步,但其对医疗服务产生的积极效果已不言而喻。采访中,人民群众和医务工作者纷纷希望,社会各界能够加强联动,推动医务社会工作更快发展。

业内人士建议,应积极完善机制,推动医务社会工作融入医院服务体系。相关部门要支持医院结合单位特点和服务能力,有选择、有侧重地开展医务社会工作服务,在岗位、人员、资金、场地等方面给予保障,拓展医务社会工作服务内涵,完善全方位医疗服务体系。

同时,强化资源整合,创新医务社会工作服务模式。医院要积极组织职工、大学生志愿者等接受医务社会工作培训,扩充医院医务社会工作服务范围与规模。要加强与慈善组织、公益团体的联系,鼓励通过购买专业社工进入医院驻岗服务的方式,带动重点科室乃至整个医院医务社会工作发展。

特别是,要重视人才支撑,推动医务社会工作专业化、规范化、职业化发展。主管部门应规范培训管理,与高校共建医务社工规范化培训基地,提升临床工作实务能力,助力行业人才培养。支持学习交流,主动学习医务社会工作的先进做法经验,增强面向重点人群、特定疾病患者群体的医务社会工作服务能力,提升医疗服务能力。开展医务社会工作示范医院(科室)创建活动,积极倡导医务社工与社区、志愿者、慈善组织联动,探索“医务社工+医务人员(兼职社工)+志愿者”的三位一体联动融合服务模式。合理确定医务社会工作专业人才薪资待遇,畅通医务社会工作专业岗位晋升渠道,激发医务社工的工作积极性。

版权所有 ©2023 福建日报 fjdaily.com 闽ICP备15008128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