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4
567891011
12131415161718
19202122232425
262728293031
第06版:国际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时评

“小红书热”背后的跨文化交流启示

□本报记者 马丹凤

扫一扫,查看福建日报视频号相关视频

1月20日,新华社发布快讯称,TikTok恢复在美服务。令人意外的是,许多刚刚在小红书安家的“TikTok难民”没有因此回流,不少美国网友还在小红书上发帖说“想继续留在这里”。“You are very welcome to stay”“你们可以在这里建一个新家”……这些帖子的评论区,中国网友始终保持着“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的包容心态和热情姿态。

自2024年4月24日美国总统拜登签署“不卖就禁”法案起,原TikTok用户会“花落谁家”就成为人们关心的一个话题。超出许多人的预料,一款纯正的中国APP——小红书被选中。随着一大波海外用户涌入,英文内容、国际面孔、各式口音让以往熟悉的中文界面一夜之间“洋气”起来。APP下载量攀升、用户活跃度剧增……尽管如今TikTok正在恢复在美服务,但在小红书上流浪的人却表示不打算回去了。

这场大规模的“赛博迁徙”以及随之而来的跨文化交流热潮,能持续多久、产生多大影响,还需要时间证明。但此事已给我们带来诸多启示。

交流的需求挡不住。过上幸福美好生活是人类孜孜以求的梦想,把世界各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变成现实是世界各个政党的责任。围观近几日小红书平台上海内外网友的发言,不难发现:“地球村”“世界人民大团结”正是世界各国人民对美好世界的共同期待;开放、合作、交流,仍是世界人民心之所向,仍是时代大势之所趋。当政府的决策背离大势、不顾民心,人民就会用脚投票,走向另一个方向。“TikTok难民”宁愿承受语言不通的限制涌向小红书,也不愿转投其他美国公司开发的社交平台,不仅反映了美国网友对一些政客长期通过舆论霸权制造“信息茧房”的抗议,更体现了美国TikTok禁令的不得人心。许多海外网友在小红书上感叹:能够和中国网友开展平等顺畅交流,有愉悦,也有感动。这再次印证,世界人民的沟通交流是刚需,任何力量都难以阻挡人们对交流的渴望。

交流的希望在人民。国之交在于民相亲。此次海内外网友在小红书平台上的交流,展现着民间交流的智慧和能量。面对突然涌入的“TikTok难民”,中国网友率先发起破冰行动——“交猫税”。初来乍到的美国网友信以为真,纷纷晒出自家宠物的照片,为这场盛大热闹的跨文化交流奠定了温暖、轻松、有趣的基调。随后几日,网友更是花样百出,从“你教我英语,我教你中文”,到拿出展示各自传统文化、风土人情的“细糠”宴客,再到“你上几个小时班,工资是多少”“房租贵不贵,医疗是不是免费”的“对账”,彼此的了解越来越深,友谊的桥梁越搭越宽。此情此景下,有网友在评论区感叹:“‘中美关系希望在人民,基础在民间,未来在青年,活力在地方’这句话的含金量还在上升。”

交流的基础是真实。越真实,越可爱。在海内外网友的“对账”中,信息差被打破,一些存在多年的刻板印象和荒唐滤镜轰然崩塌,人们在更广阔的视野里看到彼此真实的面貌、真实的生活,在更多元的声音里了解彼此真实的想法和处境。我们发现对方并不是想象中那样先进或落后,发现彼此都喜欢动物、音乐和美食,都关心住房、医疗和教育,都反对霸权、歧视和战争……当真实的人民形象在彼此心中树立,信任和共识就有了生发的土壤,交流的真正意义也就得以实现。

版权所有 ©2023 福建日报 fjdaily.com 闽ICP备15008128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