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4
567891011
12131415161718
19202122232425
262728293031
第05版:文化/科技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漳州卫生职业学院:深掘富矿 善用资源
激活医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一江春水”

大学生处于人生观和价值观发展的重要时期,如何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永恒的课题。漳州卫生职业学院不断挖掘整合福建、闽南、学校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增强育人合力,激活医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一江春水”,提升育人成效,并将自身资源优势转化为社会共享资源,实现资源利用的最大化。

用好总书记在福建探索与实践的富矿

作为学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宝贵财富

福建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孕育地和实践地,2024年习近平总书记到福建考察调研并发表重要讲话,用好用活这些宝贵思想财富、精神财富,是学校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法宝。

开展理论学习大宣讲。发挥“福小宣”宣讲员、学校红色讲师团,以及青马学社、读书社、先锋服务队等队伍的作用,深入开展学习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中央历次全会精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习近平总书记来闽考察重要讲话精神大宣讲,每年开展宣讲百余场。同时,邀请校内外专家、学者开展专题辅导,全力推动党的创新理论入心入脑。举办“学马 信马 言马 护马”读书月活动,组织师生阅读《习近平与大学生朋友们》《习近平在福建》系列采访实录、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等,分享读后感,引领广大青年学生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此外,贯通线上线下两条路径,通过线上会议、主题实践、集体观影等形式,不断掀起学习热潮,进一步增强大学生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坚定永远跟党走的决心。

打造行走的“思政金课”。学校以内涵建设为重点,用好习近平在福建的探索与实践这一宝贵财富,不断推进思政课的改革创新。通过集体备课、教学研讨、教学比赛等方式,打造“思政金课”。同时构建教师实践常态化、学生实践项目化、社团活动常规化的“三化”实践育人体系,围绕传承红色经典等主题,将课堂搬进社区、行业企业及校内外实践教学基地,把思政小课堂同社会大课堂结合起来,打造“行走”的思政课。多位思政教师获得全国高校思政理论课教学展示二等奖、全国职业院校教学技能比赛三等奖,学生获全国高校大学生讲思政课公开课展示活动高职组一等奖,参加全省“一‘马’当先”知识竞赛连续多届获团体一、二、三等奖。

用好闽南地域人文资源

作为医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生动教材

学校根植于闽南,充分汲取地域文化中的营养元素,将其作为医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生动教材,用地域文化的深厚土壤厚植医学生的人文“底蕴”,推进文化育人落地生根。

把闽南地域文化的精髓融入大学生思政教育中。立足地域文化,汲取丰富养分,使之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有效提升医学生品德素养。学校设立有闽南生育文化研究中心、漳州青草药文化研究中心,开设相关选修课,定期举办相关讲座、文化沙龙等学术活动,同时大力发展闽南药膳文化,承办漳州市药膳制作技能比赛,拍摄闽南道地药材及二十四节气闽南特色养生药膳推介视频等,树立文化自信;致力于传承闽南非物质文化遗产,定期在校内举办漳州木版年画、八宝印泥、诏安剪瓷雕等非遗展,邀请漳绣、剪纸等非遗项目传承人进行展演,成立“海棠戏剧社”等非遗特色学生社团,传承古傩等闽南非物质文化遗产,排练歌仔戏、大鼓凉伞等民间艺术,复兴闽南地域文化;积极挖掘弘扬“三平祖师公”“保生大帝”等闽南医者的慈济精神,不断丰富和提升大学生的精神品位,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人文关怀价值。

把闽南医学名家的精神融入医学生思政教育中。林巧稚,福建厦门人,中国妇产科学开拓者、卓越的人民医学家,有“万婴之母”之誉,被中宣部等部门授予“最美奋斗者”称号。学校实施培育“林巧稚式”时代新人工程,推动“九维联建”,推进“四维联动”,通过举办“林巧稚奖章”评选、“致敬闽南医学之星——林巧稚”医学文化节等活动,编写《闽南医学之星林巧稚》活页式教材,开展培育“林巧稚式”时代新人的实践与研究,将林巧稚医德教育全程化、系统化、示范化,成功入选全国职业院校校园文化建设“一校一品”名单。“林巧稚医德之光”的价值共同体不断形成,每年有大批毕业生到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工作,涌现了“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福建省最美大学生、福建省励志先锋提名等标志性育人成果,培养出了以“中国青年五四奖章”“中国好医生”等荣誉获得者陈伟琳为代表的“漳卫”人。

用好高校自身优势

作为辐射社会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

立足学校实际,深挖校地资源,发挥自身优势,打磨出既能服务本校思政教育工作,又能辐射社会、与社会共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构建开发、利用、共享三个不断递进的工作格局。

将党的建设作为思政工作的重要抓手。学校把党建工作作为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抓手,定期召开党建与思政工作会,将年度工作任务项目化、表格化、清单化,明确责任部门与完成时限,确保党建与思政工作同部署、同推进、同检查。同时,整合学校优势教育资源,促进“党工团思”协同配合,切实增强育人合力,全方位推进“三全育人”体系建设。发挥教师党支部书记“双带头人”的头雁作用,深入开展“丰烛正帽”“红医‘乡’守”等具有医学特色的“一院一品”品牌创建,获评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2个,全省党建工作标杆院系1个、样板支部5个,全省“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工作室1个、“强国行”专项行动团队2个,以党建标杆促进思政工作提质增效。

将载体创新作为思政工作的活力源泉。学校不断创新优化思想政治工作载体,高品位打造有“漳卫”特色的思政教育基地,谋划搭建具有医学特色的大中小学一体化“大思政课”实践研学资源平台,积极面向社会公众开放,构筑校地协同实践育人体系合力,为思想政治教育注入新活力。充分发挥红色资源育人功能,建成筑梦园、红园等红色文化主题公园,作为漳州市党员教育培训现场教学点;以“珍爱生命、培育仁心、造福社会”为宗旨,建成漳州市面积最大、功能最全、特色最鲜明的生命教育基地——福建省“红十字人道与生命”教育基地;升级改造药用植物园,入选全国中医药文化宣传教育基地,为弘扬中医药文化提供有效支撑;成立多支志愿服务队、科技特派员团队,定期进社区、进乡村、进企业开展科技支农、健康义诊、咨询宣讲等服务,持续发挥高校社会服务职能,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贡献“漳卫”力量。

(李陆红 张文钦)

版权所有 ©2023 福建日报 fjdaily.com 闽ICP备15008128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