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镜头捕捉艺术家在工作与生活中最真实、自然的状态,记录一个时代的艺术家风貌,传递美和情怀。2月22日至3月2日,由福建省摄影家协会、厦门市摄影家协会主办的“艺海耕耘——孙二伟摄影作品展”,在厦门市美术馆举办。
此次展览设置13个分区,展示了文学、戏剧、音乐、美术、书法、摄影、舞蹈、曲艺、电影、电视艺术、民间文艺、文艺评论、诗词等领域的198位在地艺术家和来厦创作艺术家的肖像摄影作品。
挥毫泼墨的书法家、纵情表演的戏剧家、专注思考的音乐家、沉浸课堂的电视艺术家……透过一幅幅记录下精彩瞬间的摄影作品,仿佛走进艺术家丰富的内心世界,近距离感受他们的独特气质与艺术风采,并展开一场特别的“艺术对话”。
“当艺术家在创作、记录艺术之美时,我用光影留住他们的身影。”孙二伟介绍说,自己是一名经历军营淬炼与警营打磨的摄影爱好者,举办“艺海耕耘”展览,缘起于2018年,他给著名画家、新中国第一代油画家、厦门大学教授魏传义拍摄肖像照。
当时91岁高龄的魏传义坐在悬挂于家中墙上的代表作《晨星》前,声情并茂地介绍这幅作品,油画中满头银发、脸上布满皱纹的老母亲与挎着背包、准备奔向远方的青年在启明星下形成鲜明对比。孙二伟将魏传义与作品一同定格,具有极强的艺术感染力和视觉震撼。
此后,孙二伟历时6年策划并创作了与厦门相关的各门类艺术家的环境肖像摄影作品,以此向公众展示艺术家的精神风貌、工作环境、创作状态及其优秀作品。
值得一提的是,作为厦门市文艺发展专项资金资助项目、2024年度优秀中青年个人文艺项目,此次摄影展的展陈方式也别具一格,既有金属材质光离子照片,也有卷轴宣纸图片、旋转灯箱图片等。展示的细节更是体现出了摄影者与策展人的巧思,比如,音乐家的代表作可供大家现场戴耳机欣赏,作家的作品在展厅内集中展示,电视艺术家和电影家的作品通过现场屏幕播放……凸显了不同门类艺术的特点。
展览展出期间,不少照片里的主角亲临展览现场,并在各自的作品前合影。
“平时我们专注于创作作品,没想到这次我们成了别人创作作品中的主角,这种感觉很奇妙。”厦门理工学院影视与传播学院院长、电视艺术家郭肖华在活动开幕当天特意赶来。在他看来,摄影展的照片记录下了自己的创作过程,也通过摄影展这一方式的传播,形成了艺术家与更多受众的交互,是一件很有价值的事情。
据悉,摄影展开幕当天,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摄影家协会主席李舸,中国摄影家协会副主席刘鲁豫、线云强、潘朝阳等嘉宾,围绕“艺术家影像档案时代价值”主题展开现场交流分享,深入探索艺术的魅力与真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