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提升文物、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利用和考古研究水平。这让我备受鼓舞。”全国人大代表、福建武夷烟叶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南平市台联会长(兼)、台盟南平市委会主委(兼)黄蕾说。
近几年,黄蕾持续关注涉台文物保护工作。作为与台湾距离最近、历史文化渊源最深厚的省份,福建目前登记在册的涉台文物达1515处,这些文物不仅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更以物质形态印证了两岸“人同根、文同源”的历史脉络,承载着两岸地缘、血缘、文缘、商缘、法缘的深厚联系。
“涉台文物作为两岸同胞共同的历史记忆与血脉纽带,是批驳‘文化台独论’的有力武器,也是增进台湾同胞民族、文化、国家认同的重要载体。”为此,黄蕾呼吁,要挖掘、保护和利用好涉台文物,凝聚两岸同胞亲情和守护文化遗产的共识,扩容两岸“朋友圈”,共筑交流同心圆。
然而,当前涉台文物保护仍面临失管、文物保护知识欠缺和文物挖掘利用不足等问题。
对此,黄蕾建议采取分级方式科学保护涉台文物,组织相关领域专家制定涉台文物保护总体规划,全面摸排涉台文物,按照人文价值和文物现状进行分级,确定为特别重要文物、重要文物、一般文物等,分别制定保护措施,并分期实施保护。
在黄蕾看来,依托高校、科研机构、档案机构的专业力量,充分挖掘涉台文物的历史价值和学术价值,也是保护涉台文物的关键一环。她认为,要深入挖掘和保护反映两岸渊源的重点涉台文物,把蕴含其中的两岸故事讲细、讲活、讲生动。同时,鼓励各地充分利用涉台文物史迹,通过开展专题性展览、纪念活动等,吸引更多岛内台胞寻根访祖、观光旅游,唤醒台湾同胞特别是台湾青少年的根脉意识、祖地意识。
在深化两岸融合发展的今天,涉台文物保护正成为扩大两岸“朋友圈”的新纽带。“守护这些文物,就像找到自己的根,当越来越多的两岸民众加入涉台文物守护行列,必将让两岸共同的历史记忆焕发更强生命力。”黄蕾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