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2345678
9101112131415
16171819202122
23242526272829
3031
第07版:理论周刊·读书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狂者林庚白》:拨开“迷雾”,始见“狂者”

□本报记者 陈黎慰

《狂者林庚白》林怡 陈碧 著福建教育出版社2025年出版

他短暂的一生,以“狂者”形象闻名当世。他曾写下“此身应是中华史,唤作词人已不才”,并自称其反映社会现实的诗文创作已超越杜甫。在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之际,他撰写《抗日罪言》一文,坚信抗日战争终将胜利,呼吁抗战到底:“抗战一天胜利一天!天天战败,也就是胜!”

他,正是林庚白。

林庚白(1897.4.21—1941.12.19),原名肇滋,又名学衡,字浚南,后更名庚白,又自号观瀑主人、众难、忏慧等,著有《丽白楼遗集》等。1897年,他出生于福州螺洲“八世科甲”之家。他在福州有“神童”之誉,六七岁能诗,十三岁以第一名成绩考进京师大学堂预科。1911年辛亥革命前后,少年林庚白加入中国同盟会,从此以后,成为孙中山等人的得力干将,甘为中国民主革命的马前卒。十六岁时,他加入“南社”,成为“南社”的诗坛健将,又有“诗怪”之称。1941年,他在香港被日军杀害。

纵观林庚白的一生,他既是著名诗人名士,又是中国民主革命的先驱,还是以身殉国的抗日烈士。然而,坊间却流传着不少关于林庚白某些未经证实的奇闻轶事,仿佛给他的真实人生笼罩了一层迷雾。

日前,林庚白的第一部传记《狂者林庚白》由福建教育出版社出版。该书能否拨开迷雾,还原林庚白真实的一生?书里书外,记者带你先睹为快。

以史料指引,拨开“迷雾”

1943年,林庚白的第二任妻子林北丽在《庚白的死》一文的结尾处写道:“本来‘人非圣贤,谁能无过’。我也不是一定要替庚白辩解,把他描写做一个当世的完人。不过,太过于捕风捉影之说,流传众口,也是不对的。”

林北丽可能未曾料到,时至今日,80多年过去了,坊间依然流传着关于林庚白某些“捕风捉影之说”。对此,《狂者林庚白》的责任编辑郭佳深有感触:“我相信,在看到这本书之前,大部分读者对林庚白的认识是失之偏颇的,因为互联网上能搜到的关于林庚白的文章至今仍充斥着各种未经考证的传言。例如,坊间流传林庚白迷信算命术,为躲避流年的不利,怕在重庆遭遇空袭危险,所以逃到了香港,结果还是死在了香港。实际上,根据这本书提供的史料,林庚白是因为在重庆赋闲不得志,故欲南下寻求抗日盟友,才动身前往香港的。”

郭佳介绍,本书主要运用的文献材料有林庚白的《丽白楼遗集》(上下)、林北丽的《林北丽诗文集》等,书中不仅采用林庚白大量的诗词、书信、日记、小说等内容,还引用其亲朋好友所著的相关诗词文,为的是让读者通过原始文献史料更直观地认识真实的林庚白。

正是从这一意义上讲,郭佳认为,《狂者林庚白》一书的最大看点在于运用史料澄清世人对林庚白的某些误解,还原了林庚白真实且传奇的一生。

以进取立意,书写“狂者”

“我们将书名取为《狂者林庚白》,用的是《论语》里孔子说的话,‘狂者进取,狷者有所不为也’。”《狂者林庚白》的作者林怡告诉记者。

林怡,文学博士,教授,已出版专著《庾信研究》《渐不惑文存》《榕城治学记》《闽学脉:从朱熹到严复》《陈季同》等,编纂《林徽因读本》《严复读本》《依然明月照高秋——福州近现代才女十二家诗词选》等,点校整理《薛绍徽集》《林雨化诗文集》《师竹庐随笔》等古籍多种。

谈到林庚白的“狂”,林怡说:“江湖上都说林庚白挺狂的,对吧?林庚白说,在他所处的时代,他的诗排第一,不仅如此,他还超过了杜甫。然而,不能如此理解‘狂者林庚白’的‘狂’。”

《狂者林庚白》记载,在《丽白楼诗话》中,林庚白自称道:“而余之处境,杜甫所无,时与世皆为余所独擅,杜甫不可得而见也。余之胜杜甫以此,非必才力凌轹之也。”

林怡解读道:“林庚白很明确地讲,他之所以可以超过杜甫,主要是因为他所处的新时世是杜甫未曾经历的,在他的诗歌所反映的当时社会现实的丰富性、矛盾性方面,他是超过杜甫的,并不是说他的才力就一定超越杜甫。由此看来,他并不是不谦虚,而是他认为,古典诗在新的时代若想绽放新的生命力,它所写的内容就不能是古代社会的内容,必须是当下社会现实的内容。如果认真看他的诗,也可以看出他对自己的这个评价其实并不狂,事实就是如此。”

“狂者林庚白”之“狂”实则“狂者进取”之“狂”。林怡指出,林庚白少小立志,一生进取。正如该书所载,他反对腐朽的清廷,反对袁世凯称帝,反对国民党反动派对共产党的“清剿”。他主张国共合作,盛赞延安毛泽东和共产党的坚韧不拔。他呼吁坚决抵抗日本入侵。他毕生为中国民主革命事业进取、奋斗,直至太平洋战争爆发,被日寇宪兵射杀在香港,年仅四十五岁。

“真是‘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郭佳感叹道。

以易读为目标,创新体例

作为长期专注于中国古典文献学、中国古代文学的资深学者,林怡不但掌握丰富的史料,而且熟谙福建近现代名人典故,此外,她还是福州螺洲“八世科甲”之家的族人。

“无论从学术专业层面,还是从亲缘感情来说,林怡教授都是写作林庚白传记的最佳人选。”郭佳说。

为真实还原林庚白的一生,林怡希望传记以史实为主,因而她所提供的史料较翔实,同时她也希望她所提供的这些史料都是靠得住的,因而学术性较强。

然而,偏学术性的人物传记显然难以吸引今天的读者。为增强《狂者林庚白》的可读性,初稿完成后,林怡采纳出版社的建议,特请其友人、资深编辑陈碧操刀,对初稿的部分章节进行删繁就简,对过于学术化的表达加以润色,并加上了一些可读性强的小标题,使之更加通俗易读。

于是,最终定稿的《狂者林庚白》分为了上下两辑和附录部分。郭佳介绍:“上辑本事,按时间顺序纵向记述了林庚白从神童降世到殉国香江的主要事迹;下辑世间缘,从横向人际关系角度入手,讲述了林庚白与家人爱侣、知己故友之间的故事;附录部分,题为《诗怪与诗狂:文学名士林庚白》,是林怡教授对林庚白诗歌成就的研究论文,文章特别强调了林庚白是中国近现代文学研究不可避开的一位重要诗人。三个部分互相独立,又互相补充,缺一不可,全面勾勒了林庚白的传奇人生。”

“做这本书,我相当用心。”林怡认为,在中国近现代,福建福州出过这么一位重要人物,无论是在政治史还是社会史、文学史上,林庚白都占有一席之地,有必要通过一本传记让人们认识真实的他,同时也从中反思历史经验和教训。

“林庚白说他自己‘身是中华废兴史’,他也努力把他的诗词写成‘史诗’。我们说,历史既有宏观的叙述,也有微观的叙述,一个微观的人及其微观的诗文,可能更能生动地反映一段历史。”林怡说。

版权所有 ©2023 福建日报 fjdaily.com 闽ICP备15008128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