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整合、产业联动、文化赋能……近年来,在仙游的青山绿水间,一场以“片区组团化”为纽带的乡村振兴实践正蓬勃展开。全域17个特色片区组团式发展,以“联村共治、产业共兴、农文旅共融”发展模式,破解资源碎片化、产业同质化困局,激活乡村内生动力。
如今,仙游17个乡村振兴重点片区如珍珠般串联,共同编织出一幅城乡融合、宜居宜业的振兴画卷。
农文旅融合,打造田园综合体
春日清晨,仙游万亩有机稻菜溪示范园内,千亩油菜花田在晨雾中若隐若现,金黄的花浪随风起伏,游客沿着木栈道穿行,举着手机记录下“人在画中游”的诗意场景。
这片由联二线沿线4个村庄共同打造的田园综合体,不仅是仙游北部山区的“颜值担当”,更是联村共富的“试验田”。据悉,菜溪乡按照“点上突破、联线辐射、全域共富”思路,统筹4个联建村的1500亩农田,打造千亩田园综合体,划分为农耕研学、健康休闲、立体种养、供销农场4个区域,形成集现代农业、休闲旅游、田园社区于一体的乡村田园综合体发展模式。
其中,菜溪乡与福建农林大学廖红教授团队合作,开发推广占地约300亩的“水稻有机种植+稻田鱼虾绿色养殖+农家乐休闲娱乐”立体种养区,引进有机再生稻甬优1540水稻、兆优5431水稻及阳光131油菜花新品种进行轮植,改善耕地土壤质量,增加水稻产量及农户收入。
“稻田里养鱼虾,还能吸引游客,收入翻了一番!”菜溪乡象星村村民岳大爷算起账来满脸笑意。
“除了这片有机稻菜溪示范园,我们还想将岳氏古厝群、仙游县名特优产品展销中心、菜溪农家乐一条街等与之融合,打造独具特色的农文旅体验动线。”廖红教授说。
始建于明清时期的岳氏古厝群现存50余栋传统建筑,其中4栋入选县级传统风貌建筑名录。村内岳王庙承载着岳氏家族记忆,据考证,其先祖可追溯至南宋名将岳飞三子岳霖一脉。这一历经沧桑的古建筑群经过系统性修缮,正焕发新的生机。
菜溪乡还通过引入“太阳公社”创始人陈卫担任乡村文旅CEO孵化导师,计划将古厝群改造为非遗工坊、家宴体验馆等,推出“状元宴”“御史家宴”等特色菜品,打造“古厝夜游+家宴体验”模式。同时,重点打造状元文旅项目,投资800万元完善状元文化广场建设,预计明年6月完工并投入使用,将开设VR沉浸式展厅还原古代科举场景,游客可“穿越”体验殿试答题、金榜题名的历史瞬间。
村企联建,实现产业集聚发展
正值春茶采摘时节,在龙华镇金溪村金溪茶业有限公司的万亩茶园里,工人陈阿婆指尖轻捻,将一芽两叶的茶青放入竹篓。“家里农活干完了,就来这里采茶,还能多一份收入。”陈阿婆说,除了散工,其他茶农个体户只要茶叶质量好,公司也会按标准收购,加上合作社分红,一年能多挣不少。
目前,龙华镇将灯塔社区、貂峰村、金沙村、金建村、金溪村等5个建制村,以“游览万亩茶山、探寻千年古韵、感受禅孝文化、品尝特色小吃、回归绿色田园”为建设主题,进一步整合资源,引领带动现代农业加速提质增效、高质量集聚、集群化发展。
作为省级茶产业强镇,龙华镇以蔡襄茶文化为魂,串联万亩生态茶园、禅意街区和绿色食品小微产业园,构建“种植—加工—文旅”全链条。近年来,龙华镇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中携手金溪茶业党支部开展村企结对共建,创新“党支部+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农户”的茶业发展模式,建立“以村促企、以企促村、互促共赢”的村企联建机制,促使茶叶生产经营效益持续提升。
“公司还建成全省首个茶叶基因库,收集来自世界各地的精品茶叶样品基因1000多种,涵盖绿茶、红茶、乌龙茶、白茶、黄茶、黑茶等六大茶类品种。”金溪茶业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黄锦章介绍,基因库采集完善茶叶的相关信息,包括品种、产地、茶季、产量稳定性等。这些茶叶样品基因将用于比较研究,开发茶产品。公司新推出的蜜香乌龙、金牡丹红茶等系列产品在口感、香气等方面都获得消费者好评。
立体化调解,专家走向田间地头
近日,度尾镇洋坂村村民张某本与张某珍因宅基地置换产生纠纷,在“柚相邻”片区法律咨询专家团队的调解下得以圆满解决。
度尾镇“柚相邻”片区是仙游县片区组团化发展的先行示范点,片区涵盖洋坂村、中岳村、剑山村、帽山村等4个建制村。以文旦柚、艺雕、电商等产业为支撑,探索“组织领富、平台创富、产业致富、治理促富、文化润富”工作模式,推进连片联治、协同发展、抱团共富。数据显示,自去年6月设立共同富裕先行先试片区首席法律咨询工作服务点以来,已成功化解26起矛盾纠纷,实现调解成功率100%。
作为新时代“枫桥经验”的实践典范,度尾镇通过构建“县镇村警民”五级联动机制,创新打造“1+5+N”法律服务矩阵。该体系以3名首席法律咨询专家为核心,整合镇内“三官一律”政法力量、村居法律顾问及群英调解员等38名专业人才,形成立体化调解网络。
“我们突破传统调解力量较为分散的瓶颈,让法律专家从办公室走向田间地头。”度尾镇党委书记庄龙炜介绍,服务点实施“专家领衔包案”制度,对重大疑难案件实行“一案一策”精准化解。通过“全市一张图”数字平台,专家团队可实时调取纠纷历史数据,运用区块链技术固定证据链,实现线上会商与线下调解无缝衔接。
在服务机制创新方面,该镇制定全省首个《乡村首席法律咨询专家工作规范》,明确专家团队承担四大核心职能:为重大决策提供法律风险评估、参与村级合同文书审查、指导修订村规民约、开展常态化普法教育。截至目前,已为19个村居审查集体合同47份,避免潜在法律风险320余万元。
同时,服务点还创新“法治积分”激励机制,村民参与调解可获得积分,积分可兑换法律咨询服务。
度尾镇的立体化调解模式,有力促成“小事不出组,大事不出村”的治理格局。据悉,该模式将在全县推广,计划培养200名“法律明白人”,持续为乡村振兴注入法治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