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45
6789101112
13141516171819
20212223242526
27282930
第09版:理论周刊·求是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闽东之光”的文化理论品格

□陈小韦

习近平同志写于1990年的《闽东之光——闽东文化建设随想》(以下简称《闽东之光》),用“光彩”勾勒了从一个地方的文化建设到树立中华民族文化自信的理论逻辑、历史逻辑和实践逻辑。

“光彩”的理论逻辑。

《闽东之光》开篇就提出一个“压力”和“动力”的辩证问题。当时的闽东比较贫困,但如果不是以发展的眼光看待这个问题,贫穷的压力就有可能变成自暴自弃。要辩证地看待这个问题,就不能单看贫穷和压力,还要讲光彩和动力,“认识到自身的光彩,才有自信心、自尊心,才有蓬勃奋进的动力”。从这提出的“闽东之光”具备两个方面的文化功能:一方面,文化建设就是认识自身光彩的一个好角度,不要认为是闽东人就一定了解闽东,有的人由于不熟悉、不了解、不知家乡可爱之历史,只知道艳羡他人,从而失去自信心。另一方面,文化建设与精神文明建设相互关联、相互促进。闽东的精神文明建设好了,有利于让外面的人更多、更全面地了解闽东,增加闽东改革开放的吸引力。无论从“内”或者“外”的角度,都要求推进闽东的文化建设。所以,文化建设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强烈影响一个地方的发展。从这个层面思考文化建设,就能更好理解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要坚持把文化建设摆在治国理政突出位置。

一个地方的文化建设内容很多,《闽东之光》把握住了最重要的着眼点:弘扬地方的优秀传统文化。弘扬传统文化,把握闽东的闪光之处,能够增强文化自信。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同志在许多场合强调,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最基本、最深沉、最持久的力量,由此能看出“闽东之光”理论作为滥觞的重要意义。

“知其所以然”的历史逻辑。

《闽东之光》谈到什么叫“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的时候,指出这种“不认识”并不仅仅是简单的不熟悉、不了解,还有可能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闽东之光”是如何形成的?《闽东之光》从文化演进论的角度进行了结构性阐释。“什么是闽东之光呢?我想,闽东的锦绣山河就是一种光彩。闽东的灿烂文化传统就是一种光彩。闽东人民的自强不息、艰苦奋斗、善良质朴的精神就是一种光彩。”这三个“光彩”有着密切联系:作为第一个“光彩”的锦绣山河属于自然资源,自然禀赋是一切人类文明、生产活动、生活方式的物质基础。在这个基础之上,一个区域的人形成了共同的生活习惯、集体心理和文化传统,即第二个“光彩”。在这个传统之上,闽东人形成了三种优秀的品质,这种品质就是一个地方的核心精神,即第三个“光彩”。党的十八大后,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讲清楚每个国家和民族的历史传统、文化积淀、基本国情不同,其发展道路必然有着自己的特色;讲清楚中华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丰厚滋养;讲清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突出优势,是我们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这里的“讲清楚”就是在“知其所以然”基础上对历史源流的正确探索和对文化脉络的精确把握。

《闽东之光》除了讲清楚“光彩”这种大的文化层面,还讲清楚了具体的“闪光点”,如畲族文化、老区文化、脱贫致富、山海交融等。可以看到,“闽东之光”所指涉的对象内涵既有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更有与时俱进的创新性发展。

“把闽东之光传播开去”的实践逻辑。

谈到文化建设的宣传功能,《闽东之光》指出:“任何内容的文化建设活动,都应注意活动的方式和手段的运用。”文章还提出要不断探索思想和形式的有机结合,并提出几点富有建设性的原则性建议,其中很重要的一点是要为人民群众喜闻乐见。文化建设不仅需要大批文化工作者的艰辛努力,其内容还要能生动形象地反映人民群众的生活生产实践和精神文明风貌。以人民为中心是我党的执政理念,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成为贯穿新时代文化建设的一条鲜明主线。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时时刻刻关注着人民群众对精神文化生活的需要,关注增强人民的精神力量,不断指引我们推进文化建设。

文化建设需要积极实践,《闽东之光》提出办几件条件比较成熟、有代表性的实事,比如办一个畲族文化节,展示新畲歌、民俗、民谚、民间音乐舞蹈、民间故事、民族工艺美术品、文物、武术等,进行畲族文化大检阅。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要求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就是让这些中华民族多姿多彩的优秀传统文化生动鲜活地滋养后人。《闽东之光》还提出运用现代化的传播工具拍一部视听结合、情景交融的风光音乐电视片,取名《山海的交响》,把闽东之光传播开去,让更多的人向往、热爱闽东,把心血浇灌在闽东。今天,我们处在全媒体时代,媒体格局和传播方式发生深刻变化,媒体融合要从“加”的阶段走向“融”的阶段,构建融为一体、合而为一的全媒体传播格局,促进文化建设的质量和水平不断提升。

福建是习近平文化思想的重要孕育地和实践地。《闽东之光》为我们深学细悟习近平文化思想提供了丰厚的历史渊源和无穷的实践启迪,我们要坚定文化自信,勇担新时代文化使命,加快建设文化强省的步伐。

(作者系中共宁德市委党校文化学教研室副主任、副教授)

版权所有 ©2023 福建日报 fjdaily.com 闽ICP备15008128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