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版:理论周刊·读书 上一版 下一版  
下一篇

做杜甫的朋友是什么感觉

□董建国

唐乾元二年,公元759年的春天,安史之乱的战火正如一把利刃割在大唐的土地上。

华山脚下,春雨斜织,道路泥泞。杜甫从洛阳返回华州任所途中,拜访了一位20年没见的朋友,一夕相会,又匆匆告别。

《赠卫八处士》描述“少壮能几时,鬓发各已苍。访旧半为鬼,惊呼热中肠”,因而“夜雨剪春韭,新炊间黄粱。主称会面难,一举累十觞”,感慨“十觞亦不醉,感子故意长。明日隔山岳,世事两茫茫”。

杜甫与卫八重逢时,安史之乱已延续了3年多。长别20年的见面,就使短暂的相会如梦如寐,十分不寻常。在这首诗里,通篇文字就像那顿韭菜黄粱饭一样简朴,但能把人看哭。被战乱扰乱的恍如隔世的和平生活,似乎一下子又来到眼前。那一盏烛光、与好友相伴话旧的一夜,就成了烽火乱世中最温暖的一角。

读杜甫的诗,你就会羡慕起他的朋友。如果谁能成为杜甫的朋友,哪怕布衣终老,也会因为他而青史留名的。朋友,在杜甫的生活里,如同一道光,实在占据了非常大的空间。对朋友,他从来不吝啬赞美,也从不忘记感激。朋友哪怕一点点的善意,他都记得清清楚楚,写到他滚烫的诗里。

除了卫八这顿黄粱饭,还有一顿饭让杜甫温暖了好多年。天宝十四年(755年),安史之乱爆发了,困守长安的杜甫立马到了奉先,带领一家老小逃难。在从奉先逃往白水的路上,全家一路上艰难跋涉,干粮很快就吃完了,他们就和难民们一起挖野菜充饥。

在一个风雨交加的夜晚,杜甫遇到了老朋友孙宰。朋友的热情招待让杜甫全家记忆了好多年。《彭衙行》诗里纯是白描,没有煽情,不炫文采,也没有大事件,无招胜有招,诗人的情感到了。平实的文字里,每一句都让人心碎不已。

安顿好家人之后,杜甫自身前去投奔刚登基的唐肃宗。中途被叛军俘获押往沦陷的长安。一年后,杜甫趁乱逃出。一路狂奔到唐肃宗面前,皇帝封了他一个官儿左拾遗。虽然是八品小官,但是皇帝的身边近臣。

此时的杜甫度过了人生中最美好的一段时光。他和王维、岑参等同朝为臣,有了一个共同的小圈子。大家经常喝酒写诗,互相点赞。作为天宝年间的著名艺术大家,郑虔诗书画堪称精妙,然而20多年考不中进士,当了广文馆博士,连饭都吃不饱。在两人以往相处的时候,杜甫写下了最狂的一首诗《醉时歌》:“得钱即相觅,沽酒不复疑。忘形到尔汝,痛饮真吾师。”

很快地,朋友星散。首先是郑虔被贬了。安史之乱后,郑虔来不及躲避,和其他官员一起被押到洛阳,虽然没有担任伪职,但仍被秋后算账,贬为台州司户参军。他来不及与杜甫告别,便匆忙踏上南去之路。杜甫听闻后写下了《送郑十八虔贬台州司户,伤其临老陷贼之故,阙为面别,情见于诗》。

在这首诗里,杜甫介绍了朋友的遭遇,并且为朋友鸣不平,感叹他们将自此永远分别。清朝的人评论这首诗说,“万转千回,纯是泪点,都无墨痕”。

接着,杜甫牵肠挂肚的李白出事了。战乱中,李白带着妻子宗夫人先是西奔入秦,又转到江南,隐居在庐山修仙。本来是岁月静好的样子,然而李白偏是个热血老男孩,一心想杀敌报国。当时玄宗的儿子永王李璘想要趁乱另立山头,他看上了李白,李白兴高采烈地答应了。

因受到永王李璘的牵连,李白被判罪长流夜郎。虽然10多年未见面,在杳无消息的日子里,杜甫忧思拳拳,梦里频频出现的都是李白的身影——“故人入我梦,明我长相忆。君今在罗网,何以有羽翼”(《梦李白》)。对于朋友,别人也许是虚与委蛇、逢场作戏,杜甫的诗掏心窝子一往情深。

在送别了郑虔,怀念了李白之后,杜甫自己出事了。这源于杜甫的老朋友房琯。当时房琯担任宰相,此人志大才疏、言谈浮夸,以牛车对抗叛军的骑兵部队,把4万官军都折在战场上。就在唐肃宗要革房琯的职时,杜甫站出来说话,连带被贬为参军,放回鄜州探望家人。房琯不久死于阆州,杜甫怀念好友,有泪如倾:“近泪无干土,低空有断云。”

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秋凉。公元759年秋天,杜甫辞去索然无味的华州司功参军,结束了政治生涯。诗人一旦回到民间,便找到了扎根的土地。此后,举家迁移入蜀,度过了几年相对安稳的日子。

杜甫刚到成都时,日子过得很苦。这时候老朋友高适发达了。因平乱有功,老高的职场生涯低开高走,此刻他正在四川,做了彭州刺史。遥想当年李白、高适、杜甫锵锵三人行,一起酣饮纵游,慷慨怀古。如今,一个位高权重,一个蹲班房,一个贫苦讨生活。大地上的每一株植物都有自己的命运,动荡中的每一个人更是如此。

所幸,两人的友谊并没有在政治漩涡中改变。早在高适入哥舒翰幕府,前往西北闯荡时,杜甫就常常给他寄诗点赞。杜甫生性耿直,诗中满满都是对高适事业有成的鼓励,没有一丝妒忌,如“主将收才子,崆峒足凯歌。闻君已朱绂,且得慰蹉跎”。虽然我过得很失败,但你成功了,我为你感到高兴,这便足矣。在有些人眼中,官场上从来只有利益,可在杜甫心中,还有一生诚挚的友谊。

当杜甫与高适久别重逢,杜甫立马写了一首《奉简高三十五使君》表达欣喜之情:“天涯喜相见,披豁对吾真。”高适官当得大,谨言慎行,自然诗作不多,但在见了杜甫后也写诗唱和,诗中说:“身在远藩无所预,心怀百忧复千虑。今年人日空相忆,明年人日知何处?”

杜甫生活窘迫时,高适多次给予资助,经常买点米、油,再给点慰问金,杜甫甚是感激,在诗中写道:“故人供禄米,邻舍与园蔬。”后来,高适被调回京,杜甫恰好没在成都,未能来得及相送,只能寄书以述别情:“天涯春色催迟暮,别泪遥添锦水波。”从此,两人再未相见。

老朋友严武来到四川当节度使,给杜甫带来帮助。严武曾奏请朝廷任命杜甫为检校工部员外郎,这就是杜甫被称为杜工部的由来,其实只是个虚衔而已。在严武的帮助下,杜甫于浣花溪旁建成草堂,漂泊和分离已久的一家人,终于团聚和安定下来了。

日子安定,生活变得美好生动起来,现实主义诗人杜甫顿时浪漫起来了,成为写山水诗的高手。他奔波半世的疲惫身心,因为山水的陶冶,又焕发出了勃勃生机:“水流心不竞,云在意俱迟。”读杜甫这些名篇,即使与山水诗高手王维比较,毫不逊色。

虽然偶尔也有草堂被风吹成楼歪歪的小事,整体上,杜甫在成都的日子是美好的。他有时会主动招呼朋友到家里做客,展示一下厨艺——“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盘飧市远无兼味,樽酒家贫只旧醅”。

杜甫很少在诗中表达他的快乐激动,在成都暂居的几年,是杜甫苦涩的一生中的甘甜。读他这个时候的诗,总能读到快乐。感谢浣花溪旁的草堂,抚慰了他的伤痛。

765年,高适、严武去世,杜甫不得不离开成都,接着漂泊。此刻的杜甫,遭受着风疾等各种病痛的折磨,白发暗换了青丝,药罐替代了酒瓮。

彼时,他的至交好友几乎都离世了。761年,王维卒。762年,李白卒。763年,房琯卒。764年,郑虔、苏源明卒……在居无定所、迁徙漂泊的路途中,杜甫写下了《旅夜书怀》。“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他觉得自己就像天地之间的一只沙鸥,失去了朋友,茫然不知归宿。杜甫想念他的朋友们,一次次写下了悲伤的诗句:“郑公粉绘随长夜,曹霸丹青已白头。天下何曾有山水,人间不解重骅骝。”

770年,杜甫又收到了老友岑参故去的消息。曾经的朋友们,只剩杜甫一个人了。这是彻骨的孤独。在湘江里的一条船上,他任由泪水流淌。是年冬天,孤独的杜甫在舟上死去了,终年59岁。

杜甫的一往情深,远超同时代的许多诗人。相比而言,李白站得有点高,王维站得有点远,而唯有杜甫,他站在这片土地之中,深爱着他的朋友们。正如清朝大才子袁枚所说:“人必有芬芳悱恻之怀,而后有沉郁顿挫之作。人但知少陵每饭不忘君,而不知其于友朋、弟妹、夫妻、儿女间,何在不一往情深耶?”

在那个慌乱的岁月里,杜甫是用情最深的人。

版权所有 ©2021 福建日报 fjdaily.com 闽ICP备15008128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