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版:莆田观察 上一版   
上一篇

荔城区生态环境局巧用社交软件,在全市率先探索非现场执法新模式,解决建筑工地夜间施工噪声扰民执法难、执法力量薄弱、执法精准度不高等问题——

这里的夜晚静悄悄

□莆田观察记者 林剑波

“将辖区内施工单位组建成一个工作群,然后根据群众投诉情况,要求当事方采用水印相机,拍摄并上传工地的夜间实时状况视频,供有关部门监督检查。如有弄虚作假行为,一经查实,必定严肃处理。”近日,在莆田荔城区生态环境局,执法人员王日锐拿出一台手机,打开“荔城建筑工地噪声劝导群”,向记者介绍除噪新方法。

前不久,荔城区生态环境局执法人员核查施工单位反馈的水印视频时发现,现场发出明显噪声。为进一步取证,执法人员奔赴现场,走访周边群众,最终证实此处工程土建项目正在进行灌注桩混凝土施工。执法人员当即责令建筑公司停止施工,并向公众告知处置结果。

荔城区是莆田的中心城区,在莆田“东拓、南进、北优”的城市战略布局中扮演重要角色。当前,随着旧城改造和新城建设步伐的加快,荔城区逐渐形成玉湖片区、赤溪片区、紫霄片区等城镇化热土,产生了一些在建项目和建筑工地。

有时,个别施工单位为了抢抓项目建设进度,事先不向相关部门申请,偷偷在夜间进行施工。这种违法行为影响了附近居民的正常休息,引发社会矛盾。据莆田市12345便民服务平台梳理分析,建筑工地夜间施工噪声已经成为群众环境信访投诉的热点问题。

近年来,莆田市12345便民服务平台不断整合功能,通过“整体并入”“双号并行”“设分中心”等方式,将32条热线进行归并,涉及25个部门。借助该平台,荔城区生态环境局畅通信息渠道,及时接收建筑工地夜间施工噪声高频投诉件。

“以前,我们都是线下执法,从得知消息到现场查看,中间耗费了不少时间,往往无法抓现行,让违法施工单位有可乘之机,加之人手不足,导致建筑工地夜间施工噪声执法难。”荔城区生态环境局执法人员马超说,现在通过社交软件,消除了执法过程中的时间差,不仅弥补了执法力量薄弱的缺陷,还提高了执法的精准度。

中建四局荔城区中医院项目负责人吴艳斌表示,对施工单位而言,这种创新做法不是加压而是减负,因为只需一台手机,即可完成所有环节,没有增加任何成本,既便于建筑企业自证守法情况、减轻迎检负担,又能增强建筑企业守法意识、自觉履行社会责任。

版权所有 ©2021 福建日报 fjdaily.com 闽ICP备15008128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