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版:漳州观察 上一版 下一版  
下一篇

漳州职业技术学院把工厂引入校园,力促教研成果与产业有机衔接

课间即车间 作品即产品

本报记者 杜正蓝

老师杨坤全(中)借助理实一体的教学系统,与学生们模拟实车排故。 何静颖 摄

老师吴海勇(后)在辅导学生设定设备加工参数。 林牡丹 摄

漳州职业技术学院航拍图 雷滨 摄

前不久,教育部公布德国“莱茵数字创新赋能计划”建设单位,漳州职业技术学院成为我省两家入选单位之一。“莱茵数字创新赋能计划”项目主要聚焦智能制造、新能源汽车、绿色低碳领域,创新性试点“企业服务-人才赋能-院校赋能”的产教融合模式,为职业院校搭建企业服务平台。

近年来,围绕福建省“六四五”产业新体系和漳州市“9+5”产业集群,漳州职业技术学院聚焦区域高端产业集群和产业高端项目,提出“纵向及顶、横向达边”的产教融合体系。“纵向及顶”即从专业技能的学习到深入探究专业技术领域;“横向达边”即在人才培养过程中融会贯通专业知识。

引入设备 建立实践基地

“这台三坐标测量机的测量精度相当于一根头发直径的五十分之一,设定编程后可以对工件进行快速自动测量,大大提高复杂形状工件的测量效率与精度。”该校智能制造学院副院长吴海勇说。最近,价值千万元的瑞士GF柔性智能自动化生产线落地漳州职业技术学院,其中包括精密三坐标测量机、三轴高速铣加工中心、精密五轴加工中心、精密电火花特种加工设备、柔性智能自动化系统等设备。这也是漳州职业技术学院建设成为“教育部-瑞士GF智能制造创新实践基地”的重要基础。

走进该校智能制造学院的实训基地,教室挑高5.8米,机器作业声起伏,仿佛置身标准车间厂房。设定加工参数程序后,大型的智能制造生产线与数字孪生系统开始作业,涵盖工艺设计、制造工艺、装备运维等全智能化项目。

“有了全数字化的平台,产品研发流程可以与产品服务流程同步进行,实现数据和流程衔接。”在吴海勇看来,学院已具备承接复杂零部件精密制造的条件。

学院的实训基地配备精加工和检测设备,通过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便可完成订单的全流程生产,相当于把工厂引入校园。5月,漳州盈新精密模具有限公司与学院达成为期三年的战略合作,将在精密模具生产领域开展产学研项目合作。该企业负责人林智锋坦言,浸泡在工厂式校园的学生是企业的后备人才,毕业后到企业可直接上岗,熟悉设备的毕业生甚至可以教其他员工。

那么,如此尖端的设备落地校园后,要怎样针对实操经验较少的学生展开培训?

“合作中,学院教研团队与企业携手研发订单的生产工艺、技术难点痛点,校企团队协同创新,共同制定生产工艺、规程和标准,师生和企业师傅共同完成新产品的开发、生产。”吴海勇介绍,学院通过小班化、模块化的教学实训模式,将真实生产实践有机融入到教学中。同时,结合综合训练项目开展针对性培训,让学生掌握较为扎实的实战技术和专业知识,培养学生系统、集成、科学地应用先进制造技术知识,以及智能制造领域的再创造能力。

专业积累 师生共同研究

“本学期教学中,我对典型电器故障的解决仍存在不足,需要充电。”最近,教师黄艳艺在整理实训教学时遇到的问题,准备利用暑期到奔驰4S店学习。

教师不时进行自我充电,在漳州职业技术学院已蔚然成风。2016年,该学院与戴姆勒大中华区签约,授牌成立“戴姆勒奔驰班”,开设1个机电班和1个营销班。2017年,黄艳艺等3位作为戴姆勒中国职业教育学院教师到德国总部进行师资认证的跟岗培训。

“德国倡导‘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要求参加培训的工作人员要通过校内校外两个场合的培训,合格之后才能上岗就业。”令黄艳艺印象最深的是,培训导师的理论和实践经验都相当丰富,在校园与企业间随意切换,“师生们共同改造一辆报废车,或开发一个零部件,都是很寻常的事情”。

黄艳艺等教师学成归来后,以戴姆勒既定的企业标准和理论知识为教学大纲,设计符合本校学生的校本教材,完成奔驰班的全套课程编写。

眼下,师生共同研究已成为学院里常见的景象。走进汽车智能技术沉浸式体验馆,可以看到师生们正围绕奔驰整车进行学习与操作。

“从学生进入班级学习开始,平台就全套跟踪学业、测试和实训。课堂上,遇到师生难以解决的问题,可借助理实一体的教学系统模拟实车排故,直观观测整车数据动态变化并进行技术分析,并与奔驰4S店或德国总部进行在线互动教学。”在黄艳艺看来,传统师徒制教学依赖于经验传授,在遇到疑难杂症时容易束手无策,小班化教学则讲究理论与实践并行,按照机械原理精准排除故障。课堂上,学生需要完成发动机、变速箱、灯光、舒适、制动、空调等整车六大系统典型故障的设置、诊断、排除等学习任务。

这里为福建区域各大奔驰经销商输送了一批又一批优秀毕业生。

今年3月,漳州职业技术学院又牵头成立省级示范性漳州智能制造职业教育集团,与龙溪轴承、东刚精密机械等近30家区域知名企业共建校企紧密合作实训基地。

截至目前,学院已参与建成教育部-瑞士GF智能制造创新实践基地、福建省智能制造及工业机器人实训基地、闽台精密机械制造公共服务平台及省数字化设计与智能制造仿真实训基地、省级示范性戴姆勒大中华-福建汽车职业教育产业学院、漳州冠军制造产业学院、三宝科技学院等,逐渐形成“纵向及顶、横向达边”的产教融合体系。

版权所有 ©2021 福建日报 fjdaily.com 闽ICP备15008128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