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9版:漳州观察 上一版 下一版  
下一篇

聚焦强链补链打造产业集群

——探寻云霄光电产业转型升级之路

□本报记者 李妙珠 通讯员 郭扬

云霄县城鸟瞰图 谢勤杰 摄

为乐电气项目生产线满负荷运转。 郭扬 摄

云霄经济开发区航拍图 (资料图片)

奥克兰光电科技项目生产车间 郭扬 摄

连日来,位于云霄县东厦镇的漳州东盛达电子科技有限公司产销两旺。这家从事工业电子元件和汽车电子元器件的企业,通过技改赋能降本增效,年均投入研发经费300多万元,用于设备更新换代和产品创新,旗下实用新型专利已有40多项。

这是云霄县坚持创新引领,老产业焕发新生机的生动案例之一。2021年以来,云霄县立足县情实际,调整工业发展思路,把重点放在推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上,发力光电产业,培育集聚电子信息产业,通过深入调查研究、实施链长制招商、优化营商环境,全力打造特色产业集群。

痛点显现 转型势在必行

光电产业是云霄县传统产业,兴起于2007年。

彼时,云霄民间资本投资迎来“黄金期”,全县国有商业银行民间资本存款余额有50多亿元。聚焦挖潜赋能,云霄县提出打造“中国电光源之都”的口号,成立激活民间资本加快工业经济发展领导小组,出台专项优惠政策,不断加大本土企业培育和招商引资力度,撬动民间资本参与项目建设和产业发展,逐步形成以云霄经济开发区为载体、光电芯片制造领域为重点、节能光电科技产业园等产学研平台为支撑的光电产业发展布局。

2007年至2010年,三年时间,云霄光电产业从无到有、从有到强。全县成立或引办的光电企业、电子元器件企业达73家。除了本土民间资金投建项目外,不乏厦门、广东、深圳等产业发展经验丰富地区的招商项目以及重点产学研配套项目。

然而,因县内光电企业多以劳动密集型的产业链下游企业为主,自主创新能力相对滞后,且缺乏行业龙头带动,集聚效应不突出;加之受光电行业生产方式不断升级、产品更新换代速度迅猛等外部因素影响,云霄传统光电产业很快便转入艰难的“阵痛期”,体量规模受限、竞争优势弱化、发展后劲不足等短板突出,县域光电产业发展面临衰退危机。

光电产业转型升级,迫在眉睫。

链式招商 推动产业集聚

在高质量发展新征程中,云霄传统光电产业如何破题求变?

今年年初出台的《云霄县“奋力争优争先争效 推进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为传统光电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数字化转型指明了方向,进一步明确“育龙头、补链条、建平台、保要素、强集群”发展思路,以实施电子信息产业链链长制为抓手,高效整合产业链上的要素资源,打好建链、延链、补链、强链组合拳,打造具有本土特色的电子信息产业集群。

云霄县主动把握粤港澳大湾区产业转移窗口期,抓住厦漳泉大都市圈和闽西南协同区建设机遇,绘细产业链招商地图,由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任总链长,带头建立多种招商模式,大力开展驻点招商、靶向招商、以商招商、平台招商,探索推进第三方中介招商,持续提高招商引资针对性和实效性。各级各有关部门不再将视野局限于LED照明和光电显示领域,坚持在产业细分领域上精耕细作,围绕电工器材、电子元器件、智能终端、电池配套等各子行业赛道的产业定位和发展路径,结合重点“链主”企业提供的靶向企业清单,分批分层次开展精准对接,聚力引进一批十亿级大项目和附加值高、成长性好、引领性强、处于产业链高端的好项目。

“我们很看好云霄电子信息产业发展前景。自落户以来,在当地政府部门的精准招商服务和大力扶持引导下,园区周边分步布局一批电工设备上下游企业及行业配套项目,企业之间的聚合效应日益显现,我们对未来发展很有信心。”福建奥克兰光电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秘书陈艺君说。作为全县重点引进的电工设备链主企业,奥克兰光电科技周边正辐射形成一条从原材料到总装的电工设备产业链。

今年1月至6月,云霄县共举办4场招商推介会,签约主导产业项目40个,计划总投资171.68亿元。

要素保障 助企提质增效

近日,记者在为乐电气(福建)有限公司二期生产车间看到,生产线上多台数控精加工机器正高速运转,工人们各司其职,全力赶制新订单。

“在当地政府帮助下,我们解决了增资扩产过程中遇到的土地审批问题,二期生产计划得以顺利推进。”公司执行董事李龙泉说。

该公司于2021年落户云霄云翔产业园,专业从事工业智联系统产品的研发、设计、生产、安装及销售。得益于云陵镇及职能部门的“妈妈式”服务,这一亿元重点项目从签约到试投产仅用23天,做到了签约快、落地快、投产快。为扩充产能,去年底企业启动二期项目建设,目前三条生产线已试投产。

云霄县以全要素保障引领电子信息产业高质量发展,让企业没有“成长烦恼”,不断做大做强。

为助企纾难解困,云霄县成立“链主”企业服务专班,结合落实市“千名干部挂千企”专项行动,建立完善党政领导干部联系企业常态化制度以及政银企定期沟通协调、龙头企业和重大项目快速决策等一批常态长效机制,第一时间解决企业在融资、招工、土地、运输、原料、审批服务等环节面临的困难和问题。

针对优化政策供给,云霄县制定电子信息产业发展专项措施,加大对项目落地、企业成长、企业技术改造提升、研发创新、人才支撑等方面支持力度,引领产业链企业用足用好各级惠企政策;特别是规划实施大中型企业研发机构覆盖计划,加快推进博士后工作站、企业技术中心、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中心)等一批科技创新平台建设,提升产业发展核心竞争力。

针对强化人才支撑,各级各职能部门全面落实“万才聚漳”“云聚英才”计划,加大“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力度,支持企业与闽南师范大学、漳州科技职业学院、云霄职业技术学校以联合办学、定向培养、成立联合实验室等多种形式合作,培育产业高质量发展尖端人才和技能型骨干人才,形成覆盖各层级技能人才队伍。

值得一提的是,云霄县还聚焦服务漳州核电、抽水蓄能等千百亿级重点项目,通过企业家沙龙等定期研讨交流制度,不断加强数字信息、智能电子、风光发电储能等本土关联企业培育和上下游产业链招引,推进电子信息产业链与清洁能源主导产业等之间的跨链融合,力促实现产业链相加、价值链相乘。

如今,新产业正在唤醒这座城市的新动力。今年1月至5月,云霄电子信息规上企业21家,实现产值7.3亿元,同比增长554.5%。

版权所有 ©2021 福建日报 fjdaily.com 闽ICP备15008128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