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观点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压实景区主体责任整治“黄牛”

张智全

近日,四川的黄女士前往长沙游览湖南博物院。虽然黄女士准时在放票时间蹲守在官方预约小程序前,但还是因为“手速不够”没能成功预约,她在网上花30多元找第三方平台帮买代抢,很快就预约成功。黄女士很疑惑,游客约不到,代抢反而能约到,究竟是旅游资源供应不足,还是景区预约制度被一些人钻了空子?

预约抢不到的门票,却在第三方平台加价顺利购买,显然是“黄牛”发挥了作用。今年暑期,伴随亲子游、研学游的升温,景区一票难求的现象异常突出,让“黄牛”忙得不亦乐乎,不少游客都经历过类似黄女士的遭遇。“黄牛”非法囤票、倒票,不但挤占了有限的门票资源,也加重了游客的经济负担,扰乱了旅游市场,危害不容小觑。

“黄牛”一直是旅游票务市场的顽疾。虽然近年来相关部门根据治安管理处罚法和刑法的规定,不断加大对“黄牛”的打击力度,但每逢旅游旺季,“黄牛”面对热门景点预约门票异常火爆的市场需求,总是蠢蠢欲动,不仅加价倒卖景区门票,而且倒卖博物馆的免费门票。究其根源,除了景区门票预约制度存在技术漏洞,让“黄牛”囤票、倒票有机可乘外,不少景区没能切实履行好主体责任,也不容忽视。

平心而论,“黄牛”作为旅游旺季景区门票一票难求所催生的怪胎,景区也是受害者,但这并不意味着景区没有任何责任。实际上,“黄牛”乱象的蔓延,或多或少与景区怠于管理相关。面对“黄牛”明目张胆大量囤票、倒票等现象,有的景区熟视无睹,有的则以防止大规模抢票存在技术难度为由推卸责任。这也导致近年来“黄牛”在不断加码的打击下依然招摇过市,甚至在旅游旺季还有愈演愈烈之势。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少数景区工作人员丧失基本职业道德,为了蝇头小利与“黄牛”沆瀣一气,更是助长了“黄牛”的嚣张心态。按照正常逻辑,景区应当旗帜鲜明地不护犊子。遗憾的是,少数景区对甘当帮凶的“内鬼”不愿祭出惩罚大棒。即使面对舆情压力不得已对其开刀,其惩处也大多止于“雨过地皮湿”的层面,无形中还对“黄牛”乱象的蔓延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整治旅游门票乱象,必须压实景区主体责任。景区要清醒地意识到,良好的形象来之不易,这是景区的核心竞争力。因此要切实扛起守土有责的大旗,进一步完善和升级门票预约技术,让“黄牛”无隙可乘,坚决惩处充当“黄牛”帮凶的“内鬼”。监管部门也要及时祭出惩戒利剑,倒逼景区当好“守门人”。

当然,整治旅游门票“黄牛”是一项系统工程,不能仅依赖景区主动作为。相关部门还应坚持多方联动,引导景区优化票务管理和延长开放时间,丰富游览内容,提升景区容量。如此,才能通过精准治理,最大限度压缩“黄牛”的生存空间,更好维护旅游市场秩序和公共利益。

版权所有 ©2021 福建日报 fjdaily.com 闽ICP备15008128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