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国家公园 万物和谐共生的美丽家园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大熊猫国家公园:国宝家园合力守护

□川观新闻记者 王培哲

大熊猫 谌利民 摄

大熊猫国家公园唐家河片区羚牛邓建新 摄

大熊猫国家公园王朗片区川金丝猴 董磊 摄

“45年来发现的海拔最高的痕迹!”6月,大熊猫国家公园唐家河片区传来消息,位于甘肃省和四川省交界处,海拔3822米的地方,发现大熊猫活动痕迹,证实这里是大熊猫交流的“走廊”之一。

今年5月,大熊猫国家公园王朗片区巡护员赵和鑫与大熊猫国家公园白水江片区巡护员陶强一起登上黄土梁山顶,调查这里的野生动物痕迹,“这是走廊带,是两省之间大熊猫交流的‘鹊桥’。在大熊猫的‘伞护’下,还有很多野生动物在这里生活”。

近日,围绕大熊猫国家公园协同保护管理,四川、陕西、甘肃三省人大常委会相继通过决定,从今年10月1日起,三省将统一大熊猫国家公园内的保护措施和相关标准。一股“合力”正在形成。

大熊猫国家公园设立后,四川从多个维度建设生态走廊带。《四川省大熊猫国家公园栖息地恢复指南(试行)》《大熊猫国家公园栖息地修复》地方标准相继征求社会意见,土地岭等重点生态廊道修复和大相岭等野化放归基地建设持续推进,已累计保护修复大熊猫栖息地超过30平方公里。

前些天,大熊猫国家公园唐家河片区白果坪保护站副站长杨俊正在整理今年二季度红外相机监测数据,他发现,安装在纸厂沟的红外相机多次拍摄到大熊猫、金猫、四川羚牛等多种国家级保护动物在同一兽径“同框”的珍贵画面。

目前,大熊猫国家公园四川片区投入近2亿元,全面开展科研本底调研,完成各类科研项目近300个,包括大熊猫粪便DNA检测研究、岷山永久性森林大样地第二轮调查研究、放牧对大熊猫栖息地质量影响、小相岭山系放归大熊猫现状及成效研究等。

通过创新整合繁殖、激素、遗传等指标,四川逐步建立起系统的大熊猫放归成效评价体系。目前,我国已经放归11只大熊猫,全部在四川,其中有9只在野外存活。

大熊猫国家公园正式设立以来,在社区共管机制建设、生态保护补偿、绿色产业发展等方面积极开展了一系列创新试点。

版权所有 ©2021 福建日报 fjdaily.com 闽ICP备15008128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