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深读 上一版   
上一篇

记者手记

研学是教育不是生意

□本报记者 黄鑫

研与学有着天然的耦合关系。如今,一头连着课堂,一头连着自然与社会的研学旅行,已发展成为素质教育的新内容和新方式,承担起了新时代校外教育活动的使命。

2016年,教育部等11部门联合印发《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提出:各中小学要结合当地实际,把研学旅行纳入学校教育教学计划,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统筹考虑,促进研学旅行和学校课程有机融合。

政策红利的持续释放,加速了行业业态升温。然而,种种乱象让不断走俏的研学热变了味。

研学应是教育,而不是生意。海沧区坚持凸显研学的公益属性,通过政府、家庭、运营方“三方共担”模式凝聚合力,减轻研学旅行运营成本,既让更多学子可以参与到研学旅行中,又让普惠性的公益研学更可持续、更有后劲。

研学游,更要研学优。无论是围绕着与生活息息相关的“食”“住”“行”进行主题甄选,还是为研学学员创造“真听、真看、真感受”的参与式学习机会,又或是拓宽研学边界吸引更多社会力量介入参与,都让人感受到海沧区致力让研学回归教育本真的不懈努力。

必须看到,研学旅行全过程是一个跨教育、旅游等多行业的综合服务体系,从研学基地的选择、研学路线的制定,到研学教师的培养、研学课程的开发,以及研学安全的保障,方方面面无不包含其中。

我们期待,社会的多方力量能够合力共为,用高标准、严要求倒逼研学旅行行业走上长远、健康、有序发展的轨道,推动研学旅行高质量发展,让门槛更低、质量更优的研学活动走进千家万户,让学子们“游有所学”“学有所获”。

版权所有 ©2021 福建日报 fjdaily.com 闽ICP备15008128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