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9版:理论周刊·求是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推动高质量发展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

□陈 冬 张庆守

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江苏代表团审议时强调,高质量发展必须“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出发点和落脚点”,这一重要论断深刻揭示了高质量发展对于实现美好生活的关键性、基础性、支撑性作用,为更好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提供了根本遵循。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要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的发展立场,坚持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贯彻发展新理念,在高质量发展中不断满足人民更高品质的美好生活需要。

◆高质量发展是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内在要求

高质量发展是适应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的必然要求。发展归根到底就是为了让人民过上美好生活。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人民生活实现了从温饱不足到总体小康再到全面小康的历史性跨越。但也要看到,人民的生活品质还不高,人民群众在教育、就业、医疗、住房、养老等方面仍面临不少难题。进入新时代,随着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求日益呈现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的新趋势,他们期盼有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环境、更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同时,他们对民主、法治、公平、正义等方面的需求也日益增加。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是关系全局的历史性变化,是做好我国经济工作的逻辑起点。制约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关键因素在于社会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发展的矛盾和问题集中体现在发展质量上,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就是发展质量不高的直接体现,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把发展质量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为更好满足人民美好生活的需要,必须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不仅重视量的有效增长,更要注重质的大幅提升,实现从“有没有”转向“好不好”,不断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求。

高质量发展为人民美好生活的实现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发展是解决我国一切问题的基础和关键。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人民利益至上,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的位置,团结带领人民砥砺前行,以满足人民美好生活的需要推动高质量发展,坚持在发展中保障改善民生,稳经济、促发展、战贫困,紧紧抓住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不断增进民生福祉,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经济实力实现历史性跃升,人民生活水平明显提升,为人民美好生活的实现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在实现共同富裕的道路上迈出了坚实的一大步。

◆高质量发展是创造人民美好生活的重要前提

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最终目的是创造人民美好生活。发展质量好不好,要看人民生活好不好。满足人民需要是社会主义生产的根本目的,也是高质量发展的本质要求。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最终目的,从根本上回答了“发展为了什么”的本质问题,指明了高质量发展的终极目标。高质量发展必须瞄准满足人民美好生活的需要而不断深化,必须围绕实现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而谋篇布局。明确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是高质量发展的最终目的,无疑使高质量发展的方向感更强,发展的动力感更足。我们党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坚定不移推进高质量发展,把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体现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环节,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精准对接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推动区域、城乡协调发展促进全体人民共享发展成果,实现科技自立自强更好保障改善人民生活,最终是为了创造人民美好生活,把发展成果不断转为生活品质,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实现高质量发展的评判标准是人民美好生活获得感。实现高质量发展与人民美好生活的获得感是一致的。发展好不好,必须由人民说了算,人民给出的评判才是最好的评判。高质量发展必须聚焦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以人民美好生活的获得感作为衡量标准,这是检验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所在。要牢牢把握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变,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着力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紧紧抓住人民美好生活需要这根主线,切实做好基础性民生改善工作,消除人民的后顾之忧;努力实现社会治理体系更加完善,社会治理能力全面提升;统筹好发展和安全,牢牢把握经济稳健增长、社会安全稳定,确保安全生产持续平稳向好,努力实现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良性互动。前进道路上,我们必须清醒认识到,高质量发展的成效最终要以人民的满意度来衡量,要把人民满意不满意作为衡量高质量发展的标准,以实实在在的发展成果来答好人民满意之卷。

◆以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推动高质量发展

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的发展立场。新时代新阶段,高质量发展就是要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的根本立场、价值追求、实践要求,以新发展理念引领高质量发展,才能更好实现人民的新要求、新希望、新期盼。在推动高质量发展过程中,要站稳人民立场、坚守人民情怀、把握人民愿望,从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把高质量发展同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紧密结合起来,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让发展更加公平、更有效率、更可持续。要密切关注人民的真实需求和迫切需求,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在发展中解决问题,采取更多惠民心、暖民心的举措。要以赶考之心应对发展难题,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体现人民意志、保障人民权益,满足人民日益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的美好生活需要。

切实解决好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民心是最大的政治。在推动高质量发展过程中,要紧紧抓住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从问题出发、从小事入手、从实处着力,突出补短板、解难题、兜底线,用心用情解决人民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要始终把人民安居乐业、安危冷暖放在心上,问需于民、解困于民,始终同人民想在一起、干在一起,真心实意为人民办实事、办好事。要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教育、就业、收入分配、医疗、社会保障、住房、养老等方面的实际问题,让人民得到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教育是民生之基,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教育,优化教育资源配置,促进教育公平,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就业是民生之本,要健全就业公共服务体系,完善重点群体就业支持体系,加强困难群体就业兜底帮扶。基本公共服务关乎民生、连接民心,要促进公共服务优质共享,提高公共服务可及性和均等化水平。

着力在创造高品质生活上实现更大突破。在新发展阶段,人民改善生活品质的愿望更加强烈,享有更丰富、高品位生活的愿望日益高涨。要坚持把增加人民收入作为改善生活品质的基础,健全经济发展与收入增长联动机制,探索多种渠道增加中低收入群众要素收入,多渠道增加城乡居民财产性收入。要以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城市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全面提升城市品位,打造宜居宜业、人民满意的城市。要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跟踪脱贫及困难群体,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要加快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推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不断擦亮高质量发展的民生底色。要持续深入打好蓝天、碧水、碧海、净土保卫战,建设美丽城市、美丽乡村、美丽河湖、美丽海湾。要深化“餐桌污染”治理,持续建设食品放心工程,守护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要更好保障人民的文化权益,不断丰富人民的精神文化生活,不断提高社会文明程度,更好满足人民美好生活的需要。

(作者分别为闽江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教授)

版权所有 ©2021 福建日报 fjdaily.com 闽ICP备15008128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