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版:漳州观察 上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郑炳裕:一颗匠心话南词

□本报记者 黄小英 通讯员 贺鑫磊 文/图

郑炳裕在教龙师附小学生唱南词。

小学生在漳州市第三届中小学生艺术节舞台上表演南词。

24日下午,位于漳州古城的非遗展示馆内,一曲曲优美动听的南词吸引了不少游客驻足观赏。

南词始于唐初,流行于宫廷娱乐欣赏,也称“国乐南词”。南词音乐源于江苏滩簧,于清乾隆年间由江苏扬州传入江西,其后传入福建、台湾。2007年,漳州南词被列入福建省第二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近年来,漳州南词艺人守正创新,不断创作现代题材作品,用古谱演奏新曲目,为南词注入新活力。

据漳州南词古乐队长、省级非遗传承人郑炳裕介绍,南词在漳州最鼎盛时期是在清末及民国年间,主要表演场所集中在闹市区浦头港一带。

浦头港曾是漳州水路交通运输的要道,这里经济发达,民众生活安宁,故民俗文化活动活跃。民国年间,漳州南词第四代传人杨瑞庵和高歪在浦头港建立“霞东钧社”,南词开始有组织地进行表演。第五代传承人颜荣谐创演了“踩高跷”的南词表演形式,在当时风靡一时、深受欢迎,表演形式也由坐唱变为走唱。

今年69岁的郑炳裕是漳州南词第七代传承人。他家就在浦头港附近,从小听着南词长大,耳濡目染之下,喜爱上南词。2003年,郑炳裕参与成立南词古乐队。2015年,郑炳裕成为南词古乐队队长。

近年来,郑炳裕带领团队与各个民乐团交流,研究南词各方面的创新。原本南词是没有形体表演的,郑炳裕和他的徒弟林秀珍在给年青一代教授南词的过程中,融合了一些程式化的表演,比如碰铃、快板之类的打节奏的小乐器,让南词表演看起来更加生动有趣。如今,每逢周四下午,郑炳裕都会和队员一起,在漳州古城为游客演奏南词。

在以前,曲艺表演是最重要的娱乐节目,听曲成为许多民众的娱乐休闲方式,有着很广泛的群众基础。而今,随着时代的变迁,南词这个曲艺娱乐方式越来越小众,甚至连漳州本地人都知之甚少。

“希望政府部门能加大对南词的支持保护力度。”郑炳裕说,在漫长的演变过程中,江西、江苏的南词已融入其他音乐元素,唯有漳州的南词原汁原味保存了词曲古韵,对研究中国古代音乐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吸引年青一代加入,给南词带来新的生命力,郑炳裕定期到龙师附属小学开课,教孩子们学唱南词,培养他们对南词的兴趣,希望南词能在青少年中传播开来。

版权所有 ©2021 福建日报 fjdaily.com 闽ICP备15008128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