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版:漳州观察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智引双创 拥抱未来

□本报记者 杨凌怡 通讯员 林开艺 洪辉南 洪韬亮 文/图

2023漳州市创新创业大赛现场

朱剑波对系统进行调试。

日前,第十二届中国创新创业大赛(福建赛区)暨第十一届福建创新创业大赛在福州落幕。漳州参赛队伍取得了成长组一等奖、初创组三等奖,5家企业晋级国赛的优秀成绩。

科技创新是企业成长之基,是区域经济发展之源,在本土资源、区位都不占优的情况下,漳州以“双创大赛”为载体,把赛事做成全面推动科技创新的重要抓手和年度标志性活动,近两年来参赛数量全省第一,近四年来每年都有一等奖,有力推动“漳州制造”向“漳州智造”和“漳州创造”转型升级。

项目创新 扬帆产业蓝海

“对于我们这样的初创企业来说,通过参赛能更大限度地提升自己的影响力。”漳州积垒医疗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朱剑波告诉记者,该公司创新研发的AI医学影像三维重建软件及精准手术管理平台项目在大赛上崭露头角,获得了市赛二等奖、省赛初创组三等奖的成绩,晋级国赛。最近,他们正马不停蹄地为国赛作准备。

积垒科技成立时间仅一年多,又涉及医疗科技领域,在省赛初创组里也是最年轻的企业,这家在漳州“土生土长”的科技企业,究竟有何过人之处?

近日,记者走进位于漳州金峰开发区的漳州市高新技术创业孵化基地的积垒医疗科技,一个个3D打印的模型陈列在企业展厅,精巧细致。

“我们研究的方向是对目前国内医学图像成像速度、清晰度、精确度的补充,让人工智能、AI等技术与医疗领域更深度地融合。”朱剑波介绍,目前公司开发的AI医学影像三维重建系统软件能够实现医疗影像三维重建、出具可视化报告、器官精准3D打印功能等,技术处于国内领先水平,产品目前已服务于福建协和医院、漳州市医院等15家三级以上医疗机构。

在新的领域深耕,需要勇气与实力兼具。2022年,朱剑波从中国科技大学计算机专业研究生毕业,与从事医疗器械行业的发小朱立仕一拍即合,锚定医疗科技领域。他们发现,以往的医疗影像成像以2D平面图片为主,对于病人病情、病灶的判断还是更多地依赖于医生的经验与分析,如果能够将3D打印以及AI技术应用于医疗成像,将给现有的治疗手段带来更多助力。

新领域、新技术,初创期成员仅3人的积垒科技得到了漳州市科技局的帮扶,落户高新技术创业孵化基地,并提供技术支持,助力企业科研成果落地。

朱剑波说,在获奖后,最让他们开心的是得到了科研院所递来的橄榄枝,参与医疗项目研究。如今,他们对于国赛信心十足,希望能够通过赛事平台扩大企业的影响力,从而推动后续的成果落地。

“借助大赛平台,能让项目被更多的资方以及同行看到,通过多种合作方式进行需求对接,既可以充分发挥高校科研团队的价值和创造力,也可为企业解决瓶颈问题,助力企业升级。”闽南师范大学生物科学与技术学院薛钰博士告诉记者,因为地域环境等客观因素,在漳的科技型企业想要长期稳定地引进并留住人才,具有一定的困难。创新创业大赛平台在高校与项目间架起了一座桥梁,成为漳州科技发展的亮丽名片。

平台赋能 培育成长土壤

作为目前漳州最具权威性和影响力的创新创业平台,漳州市创新创业大赛实现了全省“五个最”:投入参赛企业最多、市赛投入最多、赛事奖金最高、奖项设置最多、赛事规模最大。今年大赛共吸引106家企业报名参加,报名数连续两年位居全省第一,为省赛输送18家优秀企业;在赛事期间,还配套举办漳州科技招商暨项目签约大会,达成项目投资104.6亿元;首次搭建产学研合作平台,推动京闽(漳州)科技交流合作,推动科创产业发展。

近年来,漳州市发挥创新创业大赛品牌和平台效应,持续打好“政策+服务”组合拳,强化企业在产学研融合中的主体地位,积极挖掘一批绿色能源、智能制造、大数据等领域优秀参赛企业、项目,着力构建科技成果转化和产学研全链条体系。

“从创投机构、金融机构到科研院校,再到产业链上下游以及社会各界,通过赛事的影响力,给参赛的项目打造更加优质的成长土壤,成为企业成长的‘助推器’。”漳州市科技局二级调研员林志宏说,通过大赛的带动,漳州市科技型中小企业从2018年的180家增长到2022年的646家;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从2016年的136家增长到2022年的778家;2016年至今,全市累计有69个项目获得省科技进步奖,大赛已成为推动漳州“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有力“引擎”。

其中,漳州市合琦靶材科技有限公司以“新一代平面显示技术国产高迁移率氧化物靶材的研发”项目参赛,从氧化物靶材的组分设计出发,自主研发低温煅烧制粉技术和分段烧结技术,实现高纯度、高密度、细晶粒氧化物靶材批量生产,荣获市赛一等奖以及省赛成长组一等奖,挺进国赛,成为本次赛事中的一匹“黑马”。

企业参赛的吸引力更来自于赛事平台的“长尾效应”,除了奖金之外,获奖企业获得的关注度与扶持力度是实实在在的。2021年获得市创新创业大赛新材料组“优秀企业”称号、省赛半决赛小组第一名的福建蓝海黑石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在赛后先后获得两轮共1.2亿元融资,企业聚焦锂电全体系产品研发,全面提升企业的新材料产品产能,如今已发展成为国内电池电极粘接剂的主要研发生产厂家。

漳州市科学技术局党组书记林鹭表示,接下来漳州将持续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着力提升创新体系效能,突出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深入实施“万才聚漳”行动计划,让各类人才在漳州创新有条件、创业有平台、创造有机会。

版权所有 ©2021 福建日报 fjdaily.com 闽ICP备15008128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