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要闻 上一版 下一版  
下一篇

屏山时评

何以“兰考绿”

□林宇熙

无论行走在河南兰考县城还是乡间小道,绿色是最有冲击力的颜色:绿在随处可见的落叶树和常绿树,绿在城乡管网间流动的清洁能源,绿在干净整洁的街道,绿在老百姓家中的分类垃圾桶里……

地处九曲黄河最后一道弯的兰考县,曾饱受风沙、内涝、盐碱地“三害”之苦,许多人对它的印象还停留在“黄色”。可如今,风“告别”了沙,变成了电;沙丘不再“移动”,长出了沙地红薯和“万亩梨园”;碱地“告别”了盐,长出了清甜爽口的蜜瓜和番茄,直达北京新发地市场。“三害”已然变成兰考发展的“三宝”!

我们不禁要问,长期受区位条件和发展环境制约的兰考,何以绘就今天的“兰考绿”?

时光倒回61年前。1962年,焦裕禄同志临危受命赴任兰考,带领兰考人民战天斗地治理“三害”,留下了焦裕禄精神。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两次亲赴兰考指导工作,提出了发人深省的“兰考之问”:“焦裕禄在兰考工作时间并不长,但给我们留下这么多,我们应该给后人留下些什么?”

“为官一任,造福一方,遂了平生意。”1990年,时任福州市委书记的习近平同志写下的《念奴娇·追思焦裕禄》,或许就藏着答案。“亲民爱民、艰苦奋斗、科学求实、迎难而上、无私奉献”的焦裕禄精神,犹如一座高山仰止的丰碑,标定了共产党员的精神高度,也在一代代兰考党员干部的接续奋斗中,化为推动兰考高质量发展的最强动力。

传承“干事业那股拼劲”,留下“不走”的干部队伍。发展,归根到底要靠人的力量。兰考县委书记陈维忠说:“在我们前面是一座高山,要用毕生去攀登,每天都不敢懈怠。”在当地投资生物质制气项目的央企负责人说:“兰考干部思想走在前,企业‘吹哨’,他们就到。”当地干部自诩为“嗷嗷待哺的小老虎”,“有事抢着干,没事更要创造事情干”。2017年,兰考县全国第一批脱贫摘帽。2022年,兰考全县GDP426亿元,跻身全省县域经济第一梯队。

传承“抓工作那股韧劲”,留下“不断”的绿色动能。兰考紧抓纳入郑开同城化(郑州、开封同城化示范区建设)重大机遇,探索传统农区中国式现代化的县域实践之路:发挥农村能源资源丰富的优势,在全国率先探索开展农村能源革命试点工作,全县可再生能源发电并网装机容量116.8万千瓦,新能源发电量占全社会用电量比重达95%,清洁取暖普及率达99%,新能源企业纷至沓来……当年坚韧生长的泡桐带来的“第一抹绿”,已渗透进兰考这片赤热土地的每一块肌理,成为发展最鲜明的“底色”!

传承“对群众的那股亲劲”,留下“不变”的百姓口碑。在兰考,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焦书记的故事:在焦裕禄干部学院门口,焦书记1963年亲手种下的那棵焦桐已亭亭如盖,每天都有人为它打扫落叶。让老百姓过上更好的日子,是“心中装着人民,唯独没有自己”的焦裕禄的毕生追求,也是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以前出门要戴口罩防尘,现在不用了。”“以前会突然停电,现在不会了。”“以前老百姓买外地的梨,现在外地来我们何寨村收购梨。”……每一个兰考人自豪地诉说生活之变,就是对幸福最生动的诠释,是对焦书记“活着我没有治好沙丘,死了也要看着兰考人民把沙丘治好”的最好慰藉。

版权所有 ©2021 福建日报 fjdaily.com 闽ICP备15008128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