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观点 上一版 下一版  
下一篇

屏山时评

也要让科研人员坐上“热板凳”

黄琳斌

近年来,不少单位、企业致力于打通科研人员发展路径,提升科研人员岗位成长和晋升空间。比如,中核集团实施定薪倾斜,着力打破官本位,大力推进三个“不低于”,即要求首席专家待遇标准不低于科研院所正职、科技带头人不低于科研院所副职、无职务的业绩优秀科研人员不低于其直接行政上级。

人们常说,要鼓励科研人员坐得住“冷板凳”,以十年磨一剑的精神搞科研。这话当然没错,搞科研尤其是基础性研究就是这样,往往耗时长、投入精力多,最后还不一定能成功;有时甚至鼓捣了几年,才发现当初的思路是错的,得从头再来。倘若成果迟迟拿不出来,其压力可想而知。所以,科研人员如果心浮气躁,耐不住“十年窗下无人问”的寂寞,坐不住“冷板凳”,那是很难拿出像样的成绩的。然而,再敬业的科研人员也有家庭需要供养、有老人孩子需要照顾,通常也希望能增加收入用于改善生活和促进事业发展等,而这些都需要一定的薪酬待遇来支撑。如果科研人员长期待遇不高,他们中的部分人虽然还能坐得住“冷板凳”,但心里或许就会感到失落、不踏实,甚至有怨气,这就不利于他们心无旁骛、全力以赴投入科研,也不利于所在高校、科研院所的整体发展。我们说要“以事业留人,以待遇留人,以感情留人”,就是坚持实事求是、以人为本的态度,既要鼓励讲奉献、挑重担,也要以一定的待遇解除科研人员的后顾之忧,使他们能安心长期搞科研。

中核集团着力构建薪酬分配向科研一线职工倾斜的激励保障机制,让科研岗位由“冷板凳”变成“热板凳”,符合科研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打通了科研人才有效激励的“中梗阻”,有效激发了科研院所的活力,取得良好成效。实施定薪倾斜以来,收入高于所在所(室)主要负责人的科研人员由93人增至422人,国家级人才数量较2018年增加1.5倍,核心科研人才流失量持续下降。与此同时,集团科技创新能力持续提升,科技成果转化成效显著,有力提升了核心竞争力。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科研人员是国家的宝贵财富和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有生力量。中办、国办近日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青年科技人才培养和使用的若干措施》提出,高等学校、科研院所、国有企业要采取适当方式,提高职业早期青年科技人才薪酬待遇,绩效工资和科技成果转化收益等向作出突出贡献的青年科技人才倾斜。其用意也是着眼于当前青年科技人才的实际情况,通过努力提高其待遇,使科研在青年人眼里成为一个有奔头、有待遇、有意思的事业,充分调动他们专心致志搞科研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

版权所有 ©2021 福建日报 fjdaily.com 闽ICP备15008128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