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观点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努力办好袖珍村小

潘抒捷

廷坪尾桥小学位于福州闽侯,距离县城有近100公里的路程。新的学期,这所袖珍村小只剩下20名学生。48岁的李维群既是校长,也兼任语文、数学、体育、音乐、信息等科目教师。在一线坚守多年的他说:“哪怕只有一个孩子,我也会留下。”

所谓袖珍村小,是指地处偏远地区的乡村小学,校园面积一般不大,在校师生规模较小。这类学校在全国许多地方存在。就在这个开学季,媒体先后报道了广东广州、江苏镇江、山东枣庄、陕西宁陕、云南大理等不同地区多所袖珍村小的有关情况。这些学校也像廷坪尾桥小学一样,师生人数多者就二三十,少的甚至只有一师一生。

村小之所以“袖珍”,原因是多方面的。随着城镇化进程加快,许多人选择到城市谋生,而如今的父母越来越重视教育和亲子关系,往往把孩子带到务工所在地,作为随迁子女就近入学。有些经济条件相对好的家庭,往往也会舍近求远把孩子送到城镇乃至县城学校读书,进一步加剧了村小生源减少。

袖珍村小受限于生源规模等,得到的资源投入相应减少。但无论如何,作为教育体系的“神经末梢”,它们仍然保障了乡村孩子接受义务教育的机会,面对诸多挑战,出路在哪?

建好村小,核心在教育资源均衡。有关部门要本着办好每一所学校的理念,适当增加对袖珍村小的投入,包括配备一定的网络教学设施设备等。同时,可以探索联合办学模式,推动袖珍村小与其他学校合作,共享教育资源,提高办学水平。比如,有的地方几所村小共享专职的音乐、体育、美术老师等,就取得不错效果。

从学校自身来看,可以在争取上级部门支持的前提下,利用多元化教学资源丰富教学内容。比如,借助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的在线课程辅助教学,不断拓宽学生视野。另外,针对学生人数较少的特点,创新教育方式、优化课程设置,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够得到适合自己的教育。

往大了说,如果乡村有产业,能够提供更多工作机会,让进城务工人员留在本地、发展得好,也有助于增加当地学校的学生数量。就此而言,各地应着眼于乡村长远发展,结合本地实际情况解决好袖珍村小面临的困难。当然,这也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版权所有 ©2021 福建日报 fjdaily.com 闽ICP备15008128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