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观点 上一版 下一版  
下一篇

屏山时评

预制菜要重视舆论的“辛辣味”

黄云峰

这几天,网络上“预制菜”话题热度居高不下。预制菜口味如何、是否安全、营养怎么样?网络大V和相关机构密集发声,各方争论不休,引发了舆论的强烈关注。

预制菜好不好?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答案。站在单身白领的角度看,下班时随手拿一盒,加热三分钟就能吃,省心省力。站在饭店老板的角度看,可以减少厨房工作人员、提升烹饪效率、降低经营成本,是个“宝贝”。在家庭主妇眼里,顶多是备选项。在学生父母的眼中,因为还存在不够健康等实际情况,暂时成了不受欢迎的对象。

实事求是地说,预制菜是必须重视的新兴产业。统计显示,2022年我国预制菜市场规模达到了4196亿元,预计2026年将升至万亿元级别。长远来看,预制菜生产过程高度标准化,因此高效便捷,监管更加方便。与此同时,还可以有效节约资源,降低资源消耗。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提升净菜、中央厨房等产业标准化和规范化水平。培育发展预制菜产业”,就是积极拥抱预制菜产业的清晰信号。

然而,任何新兴产业的发展都不可能一帆风顺。越是具有广阔发展前景的产业,越容易成为资本追逐的对象,而新兴产业在起步之初,往往不够规范,又面临监管滞后的问题,因此易生乱象。

在这次预制菜的大讨论中,舆论就披露了不少批评意见。比如,有调查发现,一款聪厨预制菜“湘西外婆菜”,配料表显示每100克中钠含量达到1250毫克;一款名为谷言“红烧肉”预制菜每100克中钠含量达到560毫克,均远远超过《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建议的一天2000毫克的标准。为什么会这样?因为预制菜会在加工肉表面多次裹上淀粉,酱料里多加糖盐油,再放上一定用量的防腐剂,而这些步骤又是“必需且必要的”。

另一大隐忧还存在于监管领域。中南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师雷望红曾算过一笔账:假设一所学校有学生500人,食材支出每年大约需要100万元。一个县(区)的学校如果都引进预制菜,就必然涉及巨大的利益。她坦言,没有强大的人脉关系和投入,一般的企业不可能中标。这就意味着,预制菜进校园,监管将面临极大挑战。正因此,当少数地区个别校园准备引进预制菜时,舆论才会掀起滔天巨浪。家长们坚决反对预制菜进校园,表面上是对预制菜的安全性存疑,最根本的还是对监管的不信任。

问题是努力的方向,也是破局的关键。相关部门唯有虚心接受群众的批评意见,及时采取措施,从技术层面解决“多油多盐多糖”等问题,在制度层面堵住权钱交易漏洞,引导资本合法合规发挥作用,这个产业才能真正得到群众的认可,并迎来蓬勃发展。

版权所有 ©2021 福建日报 fjdaily.com 闽ICP备15008128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