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版:武夷山下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莲花桥上听风铃

□江子辰

自由自在地到处走走,是一件很惬意的事,也是很简单的事,但很多人做不到。虽然人不像树被脚下的土地所困,但俗世有无数的原因,让你两脚生根。江湖不远,你看不到浪起,听不到风声。

有一天,我突然醒悟,忙碌这么多年,却很少自由自在、无牵无挂地出外游走。纵有万千原因,最根本的,就是自己维持生活惯性的惰性。其实如果想走,明天就可以!

于是,在“秋尽江南草未凋”的时候,和三位朋友,管它秋雨蒙蒙,自驾车直奔扬州。

直奔扬州是因为唐诗宋词,诗词中的扬州,是一个绮丽的梦。这个梦生发于古代,可如今依然在。其实早该奔这个梦去了,二十年前读杜牧“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时,就想游扬州了,不料一拖,就是二十年。二十年,本来可以圆很多梦的。

一路风雨兼程。夜幕初挂时,抵达扬州,住进离瘦西湖几百米的一家宾馆。次日一大早,被鸟语唤醒,推窗,窗外的江南,依然绿意盎然。草草洗漱,我们就踱步出行,呼吸着潮湿带草叶微香的空气,来到瘦西湖南门外。居然,门口摆着不少地摊卖菜!卖者轻声,买者细语,瘦西湖给我的第一印象,不是想象中的文气飞扬,而是市井的温情。

苏轼说“无事以当贵”。我想,他说的应该是心中无事。心中无事,人就自由了。

走进瘦西湖,手机也不开了,毫无羁绊,随意游荡。无所事事可以进入孩童状态,没有目标地东张西望。突然听到一声鸟鸣,就抬头追寻;看见一株陌生的树,就问问她的芳名……想坐下就坐下,身边的景色,怎么看怎么赏心悦目。

心底澄清,立马耳聪目明。走到钓鱼台时,一阵风起,湖岸的柳树纷纷摇动身姿,一身的长辫甩得婀娜且放浪。从一波一波柳浪中,我捕捉到了一阵细微的铃铛声,若有若无,时有时无。抬头四望,不知铃声从哪里来,风停后,又去了哪里?

从钓鱼台的满月圆门西望,可以看见一座托着五个亭子的桥,造型很是独特。导游说,那是五亭桥。顺着湖岸,往五亭桥走去的路上,只要有风起,就能听到铃铛的叮当,像在和我们打招呼,很是令人愉悦。

风动铃声动,风停铃声停。风和铃,就像一对玩捉迷藏的少男少女,风中的铃铛声,当然就是少女的笑声啰。

一路走来,我都在寻找,风是找不到的,我找的是风铃。这时,原本浓厚的云层渐渐开了,阳光渗漏了出来,被阳光照射的地方,瞬时灿烂起来。未被太阳关注的地方,淡定而深沉。

风停了,铜铃声也躲了起来。我四处张望。

走到五亭桥时,我看见桥匾上写的是“莲花桥”。原来,从空中看五个桥亭,形状似莲花。我觉得,五亭桥太写实,莲花桥更仙风道骨。

坐在莲花桥上,可以看见二十四桥。许多景点,只能在诗词里惊艳,从诗词跨进现实,往往令人失望。二十四桥,桥长24米、栏柱24根、台阶24级,就是一座小规模的平常单孔拱桥。若非大诗人美言,怎么可能美名远播?

不远处的二十四桥上,没有玉人,也听不到箫声。水中摇晃的倒影,倒有七分的寂寥。

莲花桥上,有几个美院的女生在写生。画板上的瘦西湖,有的是她们眼中的瘦西湖,有的是心中的瘦西湖。

阳光暖洋洋的,照得人发困。我背靠红色桥廊柱,看着水中画舫,岸上柳阵。画舫好像没有动,却悄悄漂移着;柳枝扭捏着,其实并没有动,因为没有风。

看着看着,双眼迷离了,竟打起盹来。不过几分钟吧,就醒过来,因为起风了,一阵叮叮当当、叮叮当当的脆响,叫醒了我。声音很响,很近。这时,蒙眬的睡眼里,有风铃的影子映入,原来,寻找了半晌的风铃,就悬在莲花桥的挑檐上。

一只碗口大的铜质风铃在风中摇摆,摇出一声声脆响,左左右右的半空中,有叮当的歌吟在呼应。我抬眼环顾四周,只见每一个亭子的四个挑角上,都有一只铜铃在舞蹈,且舞且嬉笑着,声音很执着,一轮一轮地向外飘,还互相碰撞着,像一群蹑手蹑脚小跑着、摒声敛气推搡着的稚气少女。笑声不喧闹,是收敛的沉稳,共鸣声很强,足以把人的神志飘浮起来……我听着听着,又有了睡意。这风铃声,催眠,索性放松了再打个盹……

办公室的椅子坐了多年,把日子坐成麻木的惯性;从惯性里跳出来,在扬州的瘦西湖、在瘦西湖的莲花桥上,身心放松地坐一坐,甚至打个盹,这样的惬意,值得刻意去拥有。

想起两千多年前,古希腊的伯里克利说:“要自由,才能幸福。要勇敢,才能有自由!”打破生活僵局自由出游,是不需要勇敢的,只要在意,并尽快出发。如此的自由并不难,如此的幸福也容易。

版权所有 ©2021 福建日报 fjdaily.com 闽ICP备15008128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