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深读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记者手记

建设更高层次的“零工市场”

本报记者 储白珊

零工,正在成为我国吸纳就业、助推企业发展的“蓄水池”。

国家统计局发布数据显示,目前我国灵活就业人员已达2亿人左右。由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经济学研究所发布的《互联网时代零工经济的发展现状、社会影响及其政策建议》显示,2019年,中国“零工经济”对GDP总增量的贡献度为10.43%,预计到2035年,这一比重将增至13.26%,占GDP的比重将达到6.82%。更智慧、更灵活、更规范的零工市场正成为民众所呼。

零工市场柔性地引导企业强化社会责任,以第三方的身份提醒企业关注零工权益,成为灵活就业者和企业沟通的桥梁。采访中记者发现,我省各地零工市场都设立了专人专岗,为零工群体提供日常咨询、求职推荐、招工登记等服务。一些零工市场还能通过职业规划、技能培训、创业指导等方式提升求职者的就业能力,增强人岗匹配度。

然而,面对零工群体工作不稳定、收入不确定、福利和保障较低等现状,我们仍需要进一步探索更加灵活的工作方式和报酬结算方式,提供更多元化的岗位选择,完善法律法规和社保政策,加大对违法用工和不良企业的监管力度。不同主管部门亦需要在资格审查、信用评价等方面加强协作,为零工群体和雇主群体解忧。

2020年,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支持多渠道灵活就业的意见》,要求强化政策服务供给。去年,人社部等五部门出台《关于加强零工市场建设完善求职招聘服务的意见》,提出将零工市场和“互联网+”、大数据、云服务、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进行结合应用。

未来,我们期待更多“拓渠道”“优环境”“强保障”的支持措施落地实施,也相信零工市场将为经济社会发展发挥更大作用。

版权所有 ©2021 福建日报 fjdaily.com 闽ICP备15008128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