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武夷山下 上一版 下一版  
下一篇

绵长的思念

□黄 燕

这个大山深处的村庄叫欧寮。

这个叫欧寮的小村庄九十年前曾经是闽南地区党、政、军大机关所在地。

这个著名的革命基点村,山路不止十八弯,从漳州市区抵达,车程需要一个半小时。

历经岁月沧桑的欧寮,除了有正走在诗和远方路上的蝶变情节,还有代代相传的红色故事。

欧寮数日,我们上山下水,穿村走户,那个名叫林锦城的欧寮汉子,不紧不慢的沉浸式讲述,让我们的思绪,穿越近百年的筚路蓝缕,在历史的长河中漫游——

在中共闽粤边区特委机关旧址,他讲闽粤边艰苦曲折的三年游击战,讲中央苏区反“围剿”艰苦历程,讲风起云涌的工农革命斗争,讲巩固和扩大根据地,讲血肉难割舍的军民鱼水情;

在靖和浦苏维埃政府遗址前,他讲述先辈们当年发展党组织,壮大武装力量,发动群众运动,开展土地革命的英雄壮举,荡气回肠,振奋人心;

在中国工农红军闽南独立第三团团部指挥部旧址,他讲述这支由毛泽东同志亲自缔造、组织创建的“英雄铁军”,如何以数百名钢铁之躯,抗击数倍于自己的敌人的多轮进攻,守卫闽南土地革命战争成果、开辟革命根据地、南征北战、驰骋疆场,为中国革命胜利和人民解放立下赫赫功劳;

青冈树下,是漳州人民抗日义勇军总指挥部旧址,在这里,他有声有色地讲述着铲除汉奸、抵制日货和救国宣传的故事,令人热血沸腾……

村里的每一棵古树、每一处老宅、每一个山洞,之于林锦城,都有浸入血脉的红色记忆。他不同于那种将海量资料烂熟于心却机械讲解的导游,他是个“从小听外婆讲、听父母讲、听村里老人讲、听老师讲红色故事长大”的欧寮人,他讲述欧寮故事,带着情感,带着思念。他说,为外地朋友讲述欧寮的过去和现在,是他的责任、他的骄傲。

一双珍藏的象牙筷子

不经意的餐叙中,林锦城不小心泄漏了“家底”——

小时候,常常看到外婆把珍藏在箱底里的一双洁白晶莹的象牙筷子拿出来,她总是双眼噙着泪,喃喃自语,一遍又一遍地擦拭着、抚摸着、端详着,然后一层又一层地用红布包好,小心翼翼地藏起。此时的外婆,郑重其事,从容自若,与她平日里为生计忙碌的节奏完全不同。锁好箱子,她会坐在床头,掐掐手指,轻轻叹息,默默流泪……怯怯的小锦城躲在一旁静静地看着,大气不敢出。他知道,这双闪烁着银光的象牙筷子和那把色泽已旧的油纸伞,是红三团首长率部离开欧寮转战疆场时,送给继续留在当地开展革命工作的外公的纪念物。睹物思人,外婆想必是思念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中牺牲的外公了。

林锦城说,直至听到《十送红军》这首歌后,才猛然醒悟,那简单质朴、撼人心魂的字字句句,才是外婆的心声、欧寮人的心声——“恩情似海不能忘,红军啊”“朝也盼夜也想”“盼望早日传捷报”“革命成功早回乡”……岁月并没有消磨掉欧寮人心中的执念,他们守心自暖,静待明天,人人心中都有一座“望红台”。被人称为“红军婆”的外婆,还想再为红军洗衣、做饭、送信,欧寮人心心念念盼着和红军一起生活劳作、和平守望的日子还能再来。

据说,新中国成立后,红三团首长曾回到闽南,回到这片他们战斗过的土地上。他们想回欧寮看一看,想围坐在榕树下,和乡亲们谈天说地,想再吃一顿“红军婆”做的粗茶淡饭,还有那香喷喷的竹笋干。

可是,无奈山高路远交通阻隔,寸阴尺璧,终究还是未能成行。

外婆压在心间的愁绪又多了几分。

如今,外婆早已去世,她捐赠给文物部门的那双象牙筷子,仍然在对后人叙述着战火纷飞年代的前尘往事……

一辆退役的解放牌汽车

在欧寮,更让林锦城和村民们津津乐道的,是开国将领卢胜的深情厚谊——

1932年底,21岁的琼崖革命青年卢家扬(卢胜)受党组织派遣,从万泉河畔辗转来到闽南从事军事斗争,次年参加闽南红军第三团,其时,国民党的十九路军正奉命在福建“剿共”,靖和浦苏区战争频仍。他经常率部在大山里与敌周旋,牵制国民党军对根据地的“清剿”,打击地主团防武装,帮助地方建立革命政权。1935年秋天,威震四方的卢胜,受中共闽粤边特委指派,带领红三团第四连40余名精干武装,去开辟云和诏边区,建立革命根据地。从欧寮出发时,卢胜代表全体指战员接受任务,为了坚定必胜信心,他特意把名字“卢家扬”改为“卢胜”并沿用一生……

主力红军长征后,卢胜留在闽南地区坚持三年游击战,他攻城拔寨,身经百战,这位土地革命战争时期闽粤边红军重要领导人和闽南乌山革命根据地主要创始人,转战南北,戎马一生,被毛泽东称作“革命的卢俊义”。但是,即使身居高位要职,他心中依然牵挂和思念的,是闽南,是欧寮。几十年来,他目光所及,脚步所及,关切所及,都离不开那个他战斗了多年的地方。

欧寮人是有心灵感应的,他们也想念将军。思念那个骁勇善战的红军阿哥。他们知道将军在省城当大官,但不敢去打扰他,他们静静地等待着机会。

这一天,终于来临。

上世纪80年代初,去往欧寮的乡村公路修通,欧寮人结束了祖祖辈辈在羊肠小道上艰难跋涉的历史,这是欧寮的大事啊,怎能不在第一时间去向将军报喜!

时任欧寮村支书的林铜铃和村主任林庆金,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合计着要去省城见朝思暮想的亲人。那一日,从未出过远门的两位老搭档,带着从自家菜园子里采摘的瓜果蔬菜和积攒了多时的土鸡蛋,辗转颠簸,从将军曾经生活和战斗过的欧寮村出发,经平和,过漳州,风尘仆仆,日夜兼程来到福州。

说起当初见面的情景,80多岁的老村主任仍然兴奋不已。他一边为我们泡茶,一边手舞足蹈:“……一听说有欧寮来客,将军立马吩咐通信员把我们接到军区招待所安顿好。下班后,将军来到招待所,见我们在门口迎候,他快步跑来,在我们面前停下,立正,敬礼,然后伸出双臂,把我们紧紧拥抱。”

那天晚上,将军与欧寮的“村官”在省军区招待所促膝长谈,问人问事问庄稼,问山问水问收成,一会儿热泪盈眶,一会儿神色凝重,一会儿开怀大笑……

第二天,将军安排好车,要带他们游鼓山。他们推辞,将军说:“别客气别客气,回来到我家吃饭,夫人已经备好了菜。”

晚饭时,将军告诉他们,他已调拨一辆退役的解放牌汽车,作为贺礼送给刚开通公路的欧寮村……

“那时候,整个平和县只有两辆解放牌汽车!你看欧寮人面子大不大?村里那个从老山前线退伍回来的汽车兵,开着那辆‘解放牌’在新修的砂石路上来来回回,车屁股扬起一片又一片尘土,得意得很呢!”老村主任告诉我,后来,村里建小学、建水电站,都得到将军的关心和支持。当时的将军,早已离休,他帮着跑老区办,跑有关厅局,才得以填补资金缺口,顺利完成项目建设。

当林铜铃和林庆金拎着丰收的蜜柚和芦柑,代表欧寮人去表示感激之情时,将军紧紧地握住了他们的手:应该感谢欧寮的父老乡亲!当年,是老区人民的顾全大局和无私奉献,才有了人民军队战胜敌人赢得胜利的坚强信念和保证啊!

让林铜铃和林庆金遗憾终身的是,在将军告别人世时,没机会去送上一程。20多年来,只能每年清明,对着将军的遗像,深深三鞠躬,把欧寮一点一滴的变化,轻轻地诉说着,告慰将军的在天之灵……

我从老人们对后辈肯定的言语和赞许的目光中,知道了欧寮的秋天,是没有安排凋零和萧瑟入场的。这里到处都挤满了饱满和飘香。清清爽爽的风,吹走了烦躁,吹熟了瓜果,吹醒了大地,吹动了万种风情,带来了吉祥。欧寮,这方曾经庇护和养育工农红军的山水田土,在林锦城他们这一帮后生仔的带领下,正以她特有的姿势,打造出一条铺满鲜花的康庄大道……

鸿雁高飞,一举千里,欧寮人仰天长问:将军,您可看见了红色欧寮的绿水青山?

版权所有 ©2021 福建日报 fjdaily.com 闽ICP备15008128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