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专题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黄文高:日子越过越有奔头

□陈盛钟 陈丽君 唐淑婷

初冬的寒意浸透山林,绕过曲曲弯弯的环库公路,一栋栋小洋楼在青山绿水间错落有致,一幅淳朴自然的乡村美景跃然眼前。这里是城厢区常太镇洋边村,一个依山傍水美丽的小山村。

早年,洋边村是个贫困落后的山区村,被戏称为“三封村”,即没有道路“脚封”,没有耕地“手封”,也没有粮食“嘴封”。20世纪90年代,东圳水库环库公路建成后,嗅得商机的黄文高率先利用山坡地开荒造果,大规模种植枇杷,最多时每年可创收10余万元。靠着种植枇杷挣到的“第一桶金”,他盖起了全村第一栋三层高的小洋楼。

1997年8月6日,时任福建省委副书记的习近平来到洋边村,调研移民村农民奔小康工作。在村民黄文高家中,习近平亲切地问他:“你是靠什么收入盖了大房子?”黄文高朴实地回答:“我这座大房子,是用一粒一粒枇杷垒起来的!”回想起当年那难忘的一幕,65岁的黄文高脸上洋溢着幸福。

在黄文高的带动下,洋边村越来越多的村民陆续种起了枇杷。1999年4月,该村举办首届莆田(常太)枇杷节,当场成交6500亩的果园订单。小小的枇杷成为村民们的“致富果”,让他们的“钱袋子”鼓了起来。洋边村一跃成为远近闻名的“明星村”,十里八乡前来参观学习的人络绎不绝。

洋边还是一块英雄的红土地。当年,洋边村群众自觉投身革命,积极支持参与地下游击活动,留下了可歌可泣的革命故事。第二批主题教育启动后,洋边村被列为城厢区17个“循迹溯源学思践悟”现场教学点之一。

11月7日下午,一场精彩生动的主题教育微宣讲活动在洋边村举行。“日子越过越有奔头”,黄文高在现场分享了自己创业的经历以及带领乡亲们共同致富的故事。

近些年,洋边村村民除了种植枇杷,还把致富的一翼延伸到外面的世界。村党支部书记林静介绍,通过党员干部“帮带”,亲帮亲、邻帮邻,洋边村富余劳动力走出山门闯荡市场,从事美容美发、食品加工、工程建筑等行业,收入发生了结构性变化。“牢记嘱托、感恩奋进,抓好果产业,发展旅游业,做活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文章,促进群众稳增收共同致富。”

版权所有 ©2023 福建日报 fjdaily.com 闽ICP备15008128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