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深读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记者手记

客货邮融合,应可持续

□张颖

快递进村、山货进城,乡村这段路如何打通?从建宁的实践来看,通过整合资源,客货邮融合正在努力破解农村寄递“首尾一公里”问题,实现多方多赢。然而,要借助客货邮力量,真正实现农村物流畅通的目标,仍任重道远。

首先,客货邮融合涵盖体制机制、基础设施、运力、企业、信息等方面核心要素,需要统筹交通运输、邮政管理、发展改革、农业农村、商务、市场监管、财政等部门力量,更涉及众多社会快递企业。实现跨部门、多企业资源共享,需要建立长效协同机制,及时协调解决重点、难点问题。

其次,作为提供收揽、配送、仓储、中转、车辆集散的重要基础设施,乡镇以及村级服务点是客货邮融合的保障。或利用现有的邮政站点,或改造乡村交通站场,建宁因地制宜制定“一站多能”的融合模式。因此,在后续开拓镇村级站点、完善三级网络的过程中,根据各乡镇基础设施、资源禀赋等呈现的不同特点,实事求是,不能简单进行“一刀切”。

另外,大规模推广客货邮还面临“一站多能”“一人多岗”“一线多运”及邮递员兼职客运驾驶员的从业资格、车辆的改造、站点与人员的统一考评、行业的规范运营等,这些都需要有标准化的解决方案。

目前客货邮业务还需要依靠财政补贴运行,要想实现可持续发展,嵌入当地产业势在必行。培育农产品上行能力,创新运营模式,是各个镇村级站点的重要盈利增长点。通过农村客货邮融合发展协同产业振兴,做好土特产文章,提升农产品品牌,这将是未来的新课题。

版权所有 ©2023 福建日报 fjdaily.com 闽ICP备15008128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