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文体/科技 上一版 下一版  
下一篇

日前,“集美学村杯”第十二届全球华人羽毛球团体锦标赛在嘉庚体育馆落下帷幕——

小羽球搭建大平台

本报记者 肖榕 文/图

中外选手搭档上场。

羽毛球成为交流的平台。

为期4天、13个国家和地区、473支队伍、2111名选手、3414场、预计带动消费超1000万元……

日前,由世界羽毛球联合会指导,厦门市集美区人民政府、全球华人羽毛球联合会主办的“集美学村杯”第十二届全球华人羽毛球团体锦标赛在嘉庚体育馆落下帷幕。

集美区文化和旅游局局长吴吉堂表示,此次大赛在集美举行,为全球华人的欢聚、团结搭建了友谊的桥梁,同时赛事的理念也与嘉庚精神高度契合,加强了华人华侨对中华文化的认同。

历史悠久

时隔20年再回厦门

这是该项赛事时隔20年再度回到厦门。而它的根,同样在厦门。

全球华人羽毛球锦标赛创办于1993年,以“以球会友,切磋球艺,强身健体,团结华人”为宗旨,于当年1月在厦门岛内举办了首届比赛;2003年11月,第十届比赛在厦门举办。

全球华人羽毛球联合会创始人、会长吴俊彦表示,当年,中国大陆羽毛球运动员实力强劲,经常在各项国际赛事上取得优异成绩,让他萌生了要推广羽毛球业余赛事和普及这项运动的想法,并与中国羽毛球队原总教练王文教、福建省羽毛球队原总教练林建成共同在厦门发起了首届全球华人羽毛球锦标赛。

30年间,全球华人羽毛球锦标赛足迹遍布包括中国、美国、加拿大、泰国、南非、澳大利亚、马来西亚、新西兰、菲律宾等在内的17个国家和地区,在全球华人中影响力巨大,是全球华人圈羽毛球赛第一IP。同时,通过30年的发展,赛事规模和级别逐年提升,形成了团体赛、单项赛、青少年赛三大比赛体系。

吴俊彦认为,该赛事把全球喜爱羽毛球运动的华人团结在一起,“如今再次回到厦门,既是一种纪念,也是在扩大影响力。希望通过这个活动,让所有喜欢羽毛球运动的朋友都能够保持锻炼,活得精彩”。

交流平台

助力全民健身

在吴吉堂看来,全球华人羽毛球锦标赛作为全球最大规模的羽毛球群众体育赛事,为大众切磋球艺、强身健体提供了一个良好的锻炼平台,也为年轻一辈树立科学健身、健康生活理念,助力青少年健康成长。

本届全球华人羽毛球团体锦标赛吸引了海内外473支队伍2111名运动员报名参赛,其中旅居海外的华侨华人选手超过200人。

来自台湾的102岁吉尼斯最高龄羽毛球选手林友茂说:“我打羽毛球从50岁开始,已经打了52年了。”林友茂说,羽毛球对自己的身体健康帮助很大。如今,他还保持着每周打三次羽毛球、每次打两个小时的习惯。在他的带领下,他的儿子、孙子都成为忠实的羽毛球爱好者,父子、爷孙还常常组队参加比赛。

比赛同样吸引了林丹这样的明星球员参与。他认为,体育是全民的运动,需要向青少年普及,这对青少年保持身心健康起到很大作用,“希望未来集美能开展越来越多有意义的体育活动,让更多的孩子参与其中,培养他们的运动习惯和体育精神,为青少年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融合发展

带动消费超千万元

“比赛期间,我们店每晚增加二三十桌。”“一晚上送了100多碗沙茶面做宵夜,连夜增加人手。”……大赛的举办也让嘉庚体育馆附近的餐饮店受益匪浅。

据赛事执行方——集美区羽毛球协会会长沈煜桓介绍,赛会期间在带动吃、住、行、娱、购、游等方面的消费预计超1000万元,“光是纪念衫制作厂家就在赛后收到了各地羽毛球俱乐部近2万件的服装订单,销售收入近100万元”。

据悉,为了扩大本届大赛的影响力,主办方积极开发赛事商业价值,多家酒水饮料、餐饮、运动用品、服装、纪念品、伴手礼等相关企业均参与到赛事中,为企业打开市场提供了平台。

同时,大赛也在不断扩大集美的知名度。我国首位羽毛球单打奥运冠军吉新鹏表示,参赛选手们从世界各地来到厦门、来到集美,不仅对羽毛球运动起到了宣传和带动的作用,同时也把这里的文化传播出去,让全球华人知道集美是一个人杰地灵的地方。

此外,今年赛事的举办也恰逢爱国侨领陈嘉庚先生创办集美学校110周年和集美学村命名100周年。吴吉堂表示,这也成为集美区大力弘扬“一精神三文化”(嘉庚精神,华侨文化、闽南文化、学村文化)的完美诠释,将持续推动集美区文体旅融合发展再上新台阶。

版权所有 ©2023 福建日报 fjdaily.com 闽ICP备15008128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