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深读 上一版   
上一篇

记者手记

守护独特的智慧符号

□本报记者 邱赵胤

在厦门城市发展的历史长河中,曾涌现出一大批文化名人,苏颂就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人物之一。

在苏颂故居芦山堂,坊门上刻着对联:“五世进士天文医药双泰斗,七代簪缨宰辅将帅独苏门。”苏颂的家学渊源深厚,从这里走出苏氏“芦山三杰”:苏绅、苏缄和苏颂。其中,苏颂科技成就对中国乃至世界都具有深远影响。

苏颂在多个领域都有杰出成就和贡献,被称为“东方的达·芬奇”,但苏颂早于达·芬奇400多年出生。因此,英国BBC曾在纪录片中表述:“我觉得你会说苏颂是中国的达·芬奇,但更准确的说法是,达·芬奇是西方的苏颂。”

可以说,苏颂是中国文明跨越千年的一个智慧符号,也是西方认识中国,乃至于中国人认识自己的国家并读懂世界的一个人文切口。

苏颂文化当下的活化利用,既需要薪火相传、代代守护,更需要与时俱进、勇于创新。以先贤苏颂命名厦门市科技创新引领工程,也是为了传承千年苏颂文化,让科技之光在厦门恒久闪亮。

从讲好苏颂背后的故事,到开发文创产品、设计研学路线,再到运用全息投影、虚拟现实等技术提升纪念馆的趣味性和互动性,这样才能拉近市民游客与苏颂这样的历史人物的距离,也才能让纪念馆、科技比赛等载体焕发新的生命力。

为扩大苏颂知名度和影响力,提升城市文化品位,进一步推广苏颂品牌,自2012年以来,厦门市同安区已经举办了11届厦门苏颂文化节,对苏颂文化进行全方位的宣传、挖掘、展示,在国内乃至国际都形成较大影响。

从先贤优秀传统文化中弘扬科学精神、传承创新基因,古邑同安也让千年前的苏颂在新时代大放异彩。

版权所有 ©2023 福建日报 fjdaily.com 闽ICP备15008128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