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山堂坐落于德化县龙浔镇宝美村岭兜,粉墙黛瓦,咖色门窗,尤其醒目。门口大埕旁放着一排大陶缸,好似里面封存着岁月酿造的美酒。
这是一座华侨古厝,于民国五年(1916年)由爱国侨领林福信鼎建。据《山兜林氏族谱》记载:林福信曾任马来西亚同盟会筹饷局局长,为辛亥革命作出卓越贡献,被授予“中华民国开国元勋”勋章;又在岭兜建南山堂,在大厅刻“忠孝廉节”,以励志毕生。
民国五年(1916年),49岁的林福信毅然从马来西亚还乡,准备建一座可与美湖林玉龙宅子相媲美的大厝——南山堂。林福信有这样的实力,他随父林和菜在马来西亚槟城经营罐头厂,事业有成,德高望重。民国成立以后,林福信以为天下太平了,衣锦还乡、落叶归根的思想早已在他心里扎根,便回到了家乡。
建房从来都是国人建功立业最重要的一部分。然而,南山堂的建造一波三折。刚建到一半,土匪头子派人把林福信请到三角街“吃茶”。不久,他带上一家人,重新走上了背井离乡的路。南山堂的建设就这样停了下来。费时一年多的木雕构件,随着林福信再度出洋而散落四方。
闽南建筑里用精致的神龛来供奉列祖列宗,是一座老式房子富丽堂皇的最直观表达。然而,南山堂的厅头只有几片粗陋的木板,厅头上方还有九块木栏板也是空缺的,似乎也在诉说着仓促与遗憾。
这与南山堂其他的精致装饰是不相匹配的。边上廊庑上方有两对木刻垂花,呈莲花状,雕工精美细腻,与之相对应的是左边刻有“桂馥”、右边刻有“兰馨”的枋匾。大房门楣上刻有“永膺多福”“长发其祥”,字迹依稀可辨。大房的木雕花窗已拆除,换上了生硬杉木板;六扇一人多高的巨幅雕花已被两扇木门替换,空洞地向我们敞开。阳光从天井投射下来,照在厅面木板墙上,隐约有刨刀刨过的痕迹,雕刻的楹联字迹已模糊难辨。
闽南有个习俗,一般起新厝时,常取老厝厝堂的一字作为新厝堂名的一部分。林福信的父亲林和菜先后在新加坡和马来西亚行医,建立养元药铺,清光绪七年(1881年)回乡建起一座漂亮的番仔楼,名叫“聚福堂”,后来被拆掉烧了。依习俗,林福信建起的新厝本该用“聚”或“福”字组成堂名,然而他偏偏取名“南山堂”。“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和“放马南山,卸甲归田”,“南山”二字寄托了中国人无限的梦想。从他的经历来看,时逢乱世,或者对天下太平的渴望更为迫切一些吧。
“留福与子孙,不必尽黄金白镪;种心为产业,由来皆美宅良田。”现年82岁的林睦殿是林福信的第四代后裔,在南山堂出生长大,娶妻生子,他很清楚地记得大房窗户边已磨灭的一对楹联。
大厅通透敞亮,巨柱粗梁,硕大横梁上题写“福星拱照”四个大字,略带泛黄的素纸日渐脱落,更显岁月更迭的痕迹。厅面木墙上刻有“忠、孝、廉、节”四个大字,字高一米,宽近三尺,字体端庄雄厚,笔法刚劲有力。
南山堂与岭兜古窑址处在同一条山岭上,后山上的陶瓷碎片散落一地。林福信的父亲早年从事陶瓷起家,受清诰封“奉政大夫”。孙子林友元,年轻时随父三至槟城,而后回国创业,合股开办通华、步华瓷业公司。林睦殿是林福信的第四代后裔,曾被评“福建省十大杰出能工巧匠”。他于1978年开始从事瓷土配方研究,研制的“玉红瓷”曾获全国第九届发明展览会最高发明成果金杯奖,研发的“玉白瓷”在巴黎国际发明博览会第83届雷比那竞赛中被授予特别荣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