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经济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女排精神永不褪色

——漳州体育训练基地成立50周年暨弘扬女排精神座谈会侧记

□本报记者 苏益纯 杜正蓝

“我对漳州基地怀有一种特殊深厚的感情,在我生命中有三分之一的冬季都是在漳州度过的,漳州基地每一块地板都可能留有我的足迹。”12月16日,福建省漳州体育训练基地成立50周年暨弘扬女排精神座谈会在漳州举行,中国排球协会原副主席张然深情感慨。

时间是最好的记录者,也是奋斗的见证人。

漳州基地是中国首个排球训练基地。在这里,中国女排从简陋的竹棚起步,冲出亚洲、走向世界。漳州被誉为排球之乡,漳州基地已先后承接了49次女排转训集训任务,被女排姑娘们亲切称为“娘家”,是“女排福地”“冠军摇篮”。福建省依托排球基地,培养输送了大批优秀人才。2021年9月,“祖国至上、团结协作、顽强拼搏、永不言败”的女排精神被纳入第一批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漳州体训基地入选全省百个党史学习教育参观点。

跨越时空的“女排精神”激荡了无数人内心的共鸣,凝聚起人们奋发进取的意志。

民族精神的一面旗帜

16日上午,老中青三代队员们和教练们陆续抵达座谈会现场。抚今追昔,93岁的张然感慨万千。他讲述了漳州竹棚的传奇故事:上个世纪70年代,彼时的国家体委决定在南方建立一个排球训练基地,漳州成为基地选址的最优解。

1972年,一座历时23天搭建起来的竹棚馆落成。初代女排训练基地的条件非常艰苦。场内没有木地板,地面就用“三合土”找平而成。女排队员们一次一次在地上翻滚摩擦,常常一天训练下来,身上青一块紫一块。即便如此,运动员们也没有叫苦叫累。大家都有一个共同的目标,就是奔着世界冠军而去。

功夫不负有心人。1976年,中国女排终于将第一座亚洲冠军奖杯收入囊中,击败的正是刚刚夺得奥运冠军,有着“东洋魔女”之称的日本女排。

为了向更高的目标前进,女排队伍又先后多次在漳州进行了集训。1981年,中国女排在第三届世界杯女子排球赛上,首登世界之巅。1986年,中国女排三连冠的纪念碑塑像刚刚在漳州落成,转头,女排姑娘们又为国人带回了五连冠的桂冠。

在改革开放大幕初启的时代,百业待兴,百业待举,迫切需要在破冰前行中提振信心和士气,凝聚起全国人民勠力同心、开拓进取的价值共识。中国女排的辉煌战绩,向世界证明“中国人能行”,极大地振奋了民族精神,坚定了民族自信。中国女排,成为各行各业学习的榜样。

座谈会上,不同年代的女排运动员、教练和专家学者争相发言、各抒己见,共同寻找50年来的珍贵记忆,探寻女排精神。

几经沉浮、几经磨砺的女排精神,其可贵之处从来不只是站上巅峰的荣耀,更在于逆境中奋起直追的勇气。哪怕形势再险峻,也始终保持昂扬士气,咬紧牙关拼到最后一刻。这恰恰是在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进程中,面对艰难险阻始终保持“越是艰险越向前”精神的生动回应。(下转第四版) (上接第一版)女排精神早已超出单一的体育领域,在社会各个领域都产生了积极深远的影响。

2019年9月3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会见中国女排代表时指出,“中国女排在赛场上展现了祖国至上、团结协作、顽强拼搏、永不言败的精神面貌”,“女排精神代表着一个时代的精神,喊出了为中华崛起而拼搏的时代最强音”,强调“实现体育强国目标,要大力弘扬新时代的女排精神”。

一面旗帜,光辉万丈。

“分析中国女排成功的法宝和动力源泉,关键在于坚持党的领导、坚持祖国至上与爱国情怀。女排精神与坚定文化自信的时代需求、实践要求高度契合,以女排精神为代表的中华体育精神,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一股强大精神动力。”福建社科院专家麻健敏说。

新时代焕发新光彩

新时代新征程,如何弘扬传承女排精神?

从16日的漳州一场青少年女子排球交流比赛中,或许可窥见答案。一次次倒地、翻滚、扣球,女排老将们莅临现场观赛并指导,仿佛看到当年的自己一分分“死磕”,一场场“硬拼”。“弘扬女排精神,就是要坚持‘祖国至上’。发挥冠军运动员‘传帮带’的作用,不论是在技术层面,还是精神层面,多指导和鼓励年轻运动员,苦练为国争光本领,勇于超越、敢于胜利。”中国女排老队员沈静思表示。在女排精神的激励下,这些年,福建向国家队输送了很多优秀的人才,例如金牌教练陈忠和,冠军选手陈亚琼、侯玉珠、徐云丽等等。

这些年,漳州努力擦亮女排基地的体育文化名片,为女排精神的传承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根据漳州城建规划,中国女排基地在南区原有33亩的基础上,又在北区扩大了80亩。除了保留中国女排腾飞馆外,漳州市区还建有华阳体育馆、奥体馆等,以及全国唯一的“中国女排精神展示馆”。2017年10月,漳州体训基地改造提升项目正式启动。中国女排腾飞馆重新装修,同时新建一座建筑面积2.3万平方米的中国女排公寓。2020年起,漳州实施“中国女排娘家”基地项目,为中国女排队员集训提供更为现代化科学化的训练条件。

“我们努力打造体育亮点。中国女排三连冠雕塑和中国女排精神展示馆已经成为漳州市的标志性建筑。另外,我们打造优质赛事IP,积极推广排球活动。例如近期举办的2023年中国·长泰乡村气排球公开赛,来自全国15个省份的910名运动员和广大气排球爱好者共襄盛举。赛事还联动区域旅游、文化、美食、特色产业等资源,带动‘体育+文旅+农业’融合发展。”漳州市体育局局长杨素萍表示,在全民健身与全民健康融合发展的背景下,弘扬新时代女排精神,就是要引导广大人民群众热爱体育运动、投身体育锻炼,形成积极向上、健康自律的生活方式。

另一方面,中国女排的成功实践深刻证明,举国体制与市场机制相结合是体育强国建设的创新动力,要坚持好、巩固好,培育新体育形态和新经济增长点。

“以东山为例,我们高标准建设帆船帆板、休闲垂钓、体育综合训练等产业基地,持续办好专业性赛事和群众性赛事。未来,我们要着力打造高端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的体育产业体系,不断丰富体育产品和服务,加大对体育赛事、体育培训、健身休闲、场馆运营、制造业转型升级等扶持力度,充分挖掘社会力量作用,做大做强‘体育+’文章,助力中国式现代化进程。”杨素萍表示。

版权所有 ©2023 福建日报 fjdaily.com 闽ICP备15008128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