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深读 上一版   
上一篇

记者手记

找准文化调性打造文旅地标

□本报记者肖颖

一个重现历史记忆,代表城市品位的烟台山,让城市文脉的接续和传承有了载体。这一切,是政府与企业各方共同努力、携手打造的结果。如今,到烟台山逛游,不再只是走马观花似的匆匆一瞥,而是成为一种有交互、有消费、有收获的层次丰富的深度体验,区域价值愈加凸显。

烟台山何以“出圈”?

其一,在于其历史沉淀的厚积薄发,特殊的文化体系具有稀缺性和差异性,是挖掘区域历史价值、文化价值和商业价值的基底。

其二,在于政府层面整治提升烟台山片区的决心和科学合理的系列改造举措,让烟台山的“复活”有了先决条件和硬件基础。

其三,在于商业化运营准确把握了烟台山的文化调性和资源禀赋,既很好地保留了原有的文化韵味,又构建了一个符合现代审美的潮流烟火之地。

在城市发展进程中,如果对历史文化街区的改造、提升和运营仅是简单套用模板、复制做法,必然导致千篇一律丧失美感,还使得文化与商业彻底割裂,流量难成为“留量”。

我们需要更多像烟台山这样的经典范式。能够找准区域文化的独特性、差异性和稀缺性,在传统与现代中找到平衡,开辟独一无二的发展路径,必将在传统文化和城市文明的交融下镌刻出更多优秀的“地标”作品。

版权所有 ©2023 福建日报 fjdaily.com 闽ICP备15008128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