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版:厦门观察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三十而立 艺“鹭”高飞

——厦门“小白鹭”举办建团30周年系列活动

本报记者 林泽贵 通讯员 陈冬 张奇玲 郭江鸿 文/图

节目《白鹭翱翔》

12月20日晚,厦门小白鹭民间舞艺术中心(简称“小白鹭”)建团30周年大型舞蹈诗《白鹭·三章》在厦门闽南大戏院震撼首演,拉开了“小白鹭”建团30周年系列活动的序幕。

95分钟、29个节目、102名演员……这台绚丽多彩的演出,打破一节目一报幕的结构,以“小白鹭”的成长过程——追寻、奋斗、翱翔,铺陈出“小白鹭”30年来为新时代而舞、沿强国之路而翔的景象,用诗化意象表达厦门“小白鹭”的精神内核和文化品格。谢幕时,演员们眼里闪着泪光,观众们也意犹未尽、不舍离去。

做好传承

再现经典致敬新时代

1993年,以北京舞蹈学院中国民间舞厦门试验班毕业生为主体组建的我国第一个专业民间舞艺术表演团——厦门小白鹭民间舞团成立,开启了乘着改革开放春风茁壮成长的篇章。

《白鹭·三章》以“小白鹭”发展历程为蓝本,分为“诗风·时代”“诗韵·海峡”“诗境·未来”三大篇章,汇集了30年来“小白鹭”在传承和创新民族民间舞蹈方面的20多个经典舞蹈作品,聚集了中国各民族优秀传统舞蹈,是一场极富地方特色、民族风情的舞蹈视觉盛宴。

“打头阵”的群舞《东方红》,就是“小白鹭”的代表作,1995年专为“小白鹭”建团两周年创作,曾荣获首届中国舞蹈“荷花奖”比赛创作银奖、表演铜奖。

当晚,肩负着历代“小白鹭”的美好期许,新一代“小白鹭”们尽情投入,跳出原汁原味的中国民间舞韵味,展现了“小白鹭”的力量之源和信念之源。当《黄河大合唱》的铿锵旋律响起,红绸在舞台飘扬,台下观众心潮澎湃,中国舞蹈家协会副主席、国家大剧院原副院长赵铁春更是百感交集,20多年前带领“小白鹭”一起创排《东方红》的点滴往事涌上心头。

男子群舞《“踏”鼓而来》、汉族舞蹈集锦《春天遐想》、少数民族舞蹈集锦《多彩中华》……这些有着鲜明时代印记的作品,一下子把人们的思绪拉回那个纯真的年代,久违的质朴、久违的亲切、久违的感动迎面扑来。当黄新、张奇玲、邓小晶、陈凤辉、陈鹭春等第一代“小白鹭”出现在舞台右侧,为年轻演员们敲锣打鼓时,台下掌声雷鸣、欢呼声响成一片。看着一代代“小白鹭”振翅高飞,大家感慨万千。

“10多年的作品,现在一跳还是当年的味道,这就是传承的力量。”“小白鹭”出身的导演之一卓然说,“传帮带”是“小白鹭”生生不息的重要原因。

“再现昔日经典,既是展现小白鹭‘传帮带’精神,亦是向时代致敬,传承接续优秀文化基因。”导演之一郭勇滨说,《白鹭·三章》由厦门小白鹭民间舞艺术中心舞蹈演员和厦门艺术学校学生共102人历经120个日夜的反复排练、精心打磨而成,这既是新老的传承,也可以看出小白鹭人的用心和用功,体现这个中国第一个专业民间舞艺术表演团队追求至美艺术的风格品质,以及守正创新传承经典的责任担当。

勇担使命

一“鹭”飞翔讲好厦门故事

在《诗韵·海峡》篇章,一盏明灯成为贯穿始终的道具,哪怕光很微小,仍能温暖人心、聚集力量。其中,群舞《希望之光》、闽南舞蹈集锦《厝里人家》,浓郁的闽南风味总能带给人们心底最深的触动。

30年来,“小白鹭”也始终坚守圣洁的艺术天空,向着心中的那盏明灯不断前行、振翅高飞,“爱拼才会赢”的精神时刻支撑一代又一代“小白鹭”不断超越自我、勇往直前,扎根生活、服务社会,出人才、出精品,以艺术的身姿传递乡愁、乡音和乡情。今年9月,厦门市文旅局与厦门大学联合设立10个“共促两岸融合发展实践点”,“小白鹭”成为其中之一。

诞生于厦门的“小白鹭”,始终不忘初心和使命,深入基层创作采风,以昂扬的时代舞步见证与记录着厦门经济特区的飞速发展,用文艺的力量温暖人、鼓舞人、启迪人。透过“小白鹭”的作品,观众能够看到鲜明的时代烙印和所属时代的文化特征。

立足特区,着眼闽台,面向东南亚,走向全世界——沐浴改革开放的春风,“小白鹭”更是勇担文化使命,用舞蹈联结情谊,30年来共50次代表国家、福建省和厦门市出访五大洲,以飞翔的文化使者形象向世界展示中华民族文化艺术魅力,讲好厦门故事、传播中国声音,成为中国文化“走出去”的典范。正如资深媒体记者邬秀君所说,“小白鹭”是厦门的骄傲,更是厦门的一张烫金名片,“每次看‘小白鹭’的演出,自豪感油然而生”。

如今,进入而立之年的“小白鹭”羽翼已丰,在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的引领下,走出一条传统与现代交相辉映、民族与世界互鉴交融的艺术发展道路。在《诗境·未来》篇章,上演的是外国舞蹈集锦《美美与共》,演员们用舞蹈语汇,书写开放包容、交流互鉴,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精彩华章。

在中国舞蹈家协会副主席、北京舞蹈学院原院长郭磊看来,“小白鹭”拥有拓荒的精神、改革的意识、坚守的自觉、敢闯的拼劲,是中国民族民间舞发展的华彩篇章,体现了中华舞蹈的文化自信。


寄语

12月21日,厦门小白鹭民间舞艺术中心举行建团30周年专家座谈会。曾经关心、指导过“小白鹭”的各界人士与历代“小白鹭”聚首,共同为“小白鹭”如何继续勇攀艺术高峰建言献策。

“小白鹭”首任团长曾若虹:

“小白鹭”的成功,关键在勇于创新,通过“高位嫁接”“校团结合”模式,创新培养高水平舞蹈人才,让厦门艺校和“小白鹭”都能获得可持续发展,实现中国民族民间舞走向世界的梦想。

中国舞蹈家协会副主席赵铁春:

历代“小白鹭”凭借强大的内驱力,三十年如一日始终坚守一件事——专注于中国民族民间舞的传承,实属不易,希望“小白鹭”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原解放军艺术学院教授左青:

希望“小白鹭”坚守创演中国民族民间舞的方向和演出为观众服务的意识,打造成中国民族民间舞面向世界的舞台博物馆,成为中国民族民间舞创作、演出、教学的重要基地。

原东方歌舞团舞蹈编导、东方舞专家冯弥:

“小白鹭”忘我投入排练的精神令人敬佩,希望“小白鹭”在传播中国优秀文化的同时做好世界文化的交流。

中国文联舞蹈艺术中心常务副主任张萍:

这是一群有情怀的人,共同去做一件事。“小白鹭”在打造文化品牌之余,更重要的是要塑造舞蹈艺术品牌,不断丰富舞种语言,可以尝试举办中国民族民间舞艺术节。

北京舞蹈学院民族民间舞系汉族舞蹈教研室主任周萍:

希望“小白鹭”要坚守初心,继续让中国民族民间舞在舞台上发光发热,为文化强国的建设贡献中国民族民间舞的力量。

原厦门小白鹭民间舞团编导章东新: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交流互动和传承,需要“小白鹭”这样的团体去实践,站在新起点,“小白鹭”可以探讨更多更新的传播方式。

福建省舞蹈家协会主席石振华:

“小白鹭”是福建舞蹈人的骄傲,年轻“小白鹭”要将“传帮带”精神继续发扬下去,不断提升技艺、不断突破前行。

北京舞蹈学院副院长惠彤:

“小白鹭”和北京舞蹈学院早已成为一家人,在北舞近70年的办学历程中,“厦门班”的办学经验值得总结与借鉴。下一步,北舞将与“小白鹭”展开更深层次的合作,续写故事。

著名策划人朱海:

“小白鹭”品相好、品质高、品牌好,要保持“小白鹭”纯真的本质,让“小白鹭”在哲学层面上依旧保持“小”,就要努力做到向新而生、向美而聚、向高而行、向强而进。

版权所有 ©2023 福建日报 fjdaily.com 闽ICP备15008128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