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武夷山下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让古老汉字融入现代生活

□彤 彤

日前,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甲辰龙年春晚的主标识正式发布,以“龙行龘龘,欣欣家国”为主题,以“龘”字为题眼。整体设计以中国传统篆刻艺术中极具特色的“国朝官印”字体——九叠篆为灵感来源,庄重平衡、中正匀称,彰显出大气雄健的中华文化气象。

据介绍,这个“龘”文化主标识,是由中国探月工程、中国行星探测工程标识的设计者顾永江设计,它在传统书法艺术的基础上,进行了富有现代气息的“再加工”。据《康熙字典》记载,“龘”出自第一部楷书字典《玉篇》,音同“沓(dá)”。“龙行龘龘”,即形容龙腾飞的样子,昂扬而热烈。

在中华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龙的形象,是从上古图腾到吉祥瑞符,逐渐演变为中华民族的精神象征与文化符号。所以,2024年春晚以“龘”字为题眼,文化象征意义和时代意义都是十分丰富的,它是用“龘龘”之姿生动描摹今天十四亿中华儿女奋发有为、昂扬向上的时代精神风貌。

春晚主标识发布后,“龙行龘龘”一词,随即被很多网友在微博、朋友圈中运用起来,并引发了一些争议。有网友认为,春晚主题应该用简单一点的字,用老百姓都认识的字,这样才比较接地气。而更多网友说,这让我们了解了更多的古汉字文化,学到了新的古汉字,而且2024年是甲辰年即龙年,龙行龘龘,正是龙腾飞的最贴切的描述。

中华民族有深远的历史渊源,有博大深厚的文化资源,这应是“龘”古为今用成为春晚主标识的依据和基础。但是,我们与历史的、传统的文化,不容否认却存在着精神上的割裂和心理上的距离。这就需要我们用一定的文化方式去弥合这种历史和文化的割裂,拉近我们与传统的距离。“龘”这个古汉字文化字眼,能够做到古为今用,进行“思想+艺术+技术”创新融合,赋予古老汉字以现代科技气息,并且在全球华人共同瞩目的春晚这个大舞台进行传播,就是看到了我们当代生活与历史文化的特点,并且很好地处理了我们当代人与传统文化的关系。这种文化呈现方式,使“龘”这个被冰封的难以理解的词语被“焐热”,焕发出时代文化的温度,传递出时代精神思想的能量,引发我们对这些汉字文化的关注,激发起我们传承中华传统文化的普遍热情。

今天,中华古老的汉字文化置身于传统与现代的漩涡,守望着命运的沉浮起落,它所承载的,不仅是一个民族的荣辱兴衰,更是一个大国永远不可忘记的历史与传统。这让我们思考,对于我们的中华母语文化,我们该怎样守候、传承和传播,让它们重新焕发出活力?

我们每个人都被镶嵌于传统之中,但传统存在着裂缝,不可能支配生活的每一个细节;传统也不是绝对清晰明了的,它需要解释;传统不是僵化的,它需要注入新的活力。所以,要使传统保持生命力,要拉近与当代人的感情距离,要深入当代社会的生活之中,传统就要和时代、和现实、和科技结合起来。事实上,像我们所看到的那样,如今一些传统文化中的精粹,就是与时代精神、与时代生活建立起联系来进行传播,为大众接受的。而且,它们也因此更加具有了鲜活的生命力和时代生活的气息。

古老的汉字,是我们母语文化之根、精神之根,它们是我们民族文化的种子,必然对我们民族的心灵和精神生活产生深远的影响。这也就是说,我们的母语文化,我们的母语灵魂,就存在于我们广阔而丰富的生活中。

“龘”的标识设计独特,金属质感的色彩光泽让“龘”字的造型酷似一枚芯片——从古老汉字到现代科技,连接古今、融通未来。更主要的是,它根植于我们几千年的历史文化积淀,契合了我们民族的文化心理,唤起了我们对历史传统的敬意,激发起我们对待传统文化的热情,使我们的母语文化穿越千年时空,照耀当下。

版权所有 ©2023 福建日报 fjdaily.com 闽ICP备15008128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