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深读 上一版   
上一篇

记者手记

深挖“在地文化”讲好本地故事

□本报记者 林爱玲

城市借由街道,既展开了它的理性逻辑,也展开了它的憧憬与想象;街道承载了城市的历史和当下,也承载了时代的烙印与地方性格。

兴化府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与修缮,有其时代背景及自身的困境。修缮前,文化辐射作用弱化、基础生活环境衰败、业态落后、街区活力不足等诸多问题让位于城市中心的古街被城市边缘化多年。千年古城的核心区,其繁华与沉默都格外引人注目,可以说,兴化府历史文化街区是莆田老城区发展困局的一面镜子。

获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对莆田而言,是荣誉也是敦促。当前兴化府历史文化街区作为莆田文旅会客厅形象重新回归,迈出了保护修缮的第一步。如何激活莆田地方文化基因,应当从整体格局和定位上寻找街区的发展坐标。

莆田历史底蕴深厚,但距离旅游城市还有一段距离。兴化府历史文化街区带有深刻的人文内涵和市井生活记忆线索,承载着对莆田城市历史文化进行阐释和发扬的责任,因此,一方面在讲好“老莆田”故事时,关键要做好“在地文化”的挖掘与呈现,从本地文化元素中提取并结合市场趋势,孵化“文化+”体验消费业态,形成全新的文化消费业态结构;另一方面,在“新艺文”空间的打造上,要以体验式消费、沉浸式休闲为主,结合文化故事线索,构建多元跨界融合的复合型业态。

兴化府历史文化街区,还有一个“九头十八巷”的别称,那是兴化府历史文化街区的过去,也是街区迈向片区或社区的未来。空间上,街区还需要进一步保护修缮开发背街里巷,形成连片式文化集群带;同时,它还需要时间,也需要在地文化参与者一起发力内容的打造和传播,形成更多新老共生的潮流地标。

历史文化街区的复兴是个复杂的过程,它不应仅是城市更新和空间打造的一种整治方式,也不是商业社会里的短期价值变现行为,它更多涉及的是一个城市社会治理系统和修复系统,是对多种利益相关方的统筹平衡,需要时间换空间,需要陪伴式的渐进式规划。

版权所有 ©2023 福建日报 fjdaily.com 闽ICP备15008128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