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版:厦门观察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海沧:发展韧性更彰显 内生动力增实效

本报记者 林泽贵

厦门万泰沧海生物技术公司生产车间 郑伟明 摄

远海汽车船“中远盛世”轮停靠厦门海沧远海集装箱码头,装载2561辆商品车发往欧洲。本报记者 林梓健 摄

克服内外多重挑战,2023年,海沧发展韧性不断彰显,首次进入“中国工业百强区”前50强,列第42位。

过去一年,海沧区积极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以争优、争先、争效的高度自觉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1—11月,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同比增长4.3%;其他营利性服务业营收增长31.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2.6%;实际使用外资增长20.3%,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稳步增长。

勇立潮头、勇毅前行。2024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也是实施“十四五”规划的关键之年。海沧区将继续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巩固和增强经济回升向好态势,持续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在更高起点上建设高素质高颜值国际一流湾区,为厦门努力率先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贡献海沧力量。

构建产业体系 提高发展能级

新年新气象,奋斗开新局。

1月2日,铂联科技追加10亿元,在海沧正式开工建设新能源电池集成系统生产研发基地。项目规划建设40条SMT线和80条CCS线,预计达产后新增年产值20亿元。

作为我省最早生产柔性电子元器件的企业之一,2007年落户海沧的铂联科技近年来将目光转向新能源领域。“随着新能源产业的发展,企业业绩已连续三年翻倍增长。”铂联科技董事长吴永进满意地说,为满足企业产能提升的需求,海沧区牵头帮忙解决用地问题,“从拿地到开工才用了两个多月,海沧区办事效率非常高”。

包括铂联科技项目在内,当天海沧共有7个产业项目集中开工,总投资超20亿元,预计达产年产值50亿元,为新一年高质量发展带来“开门红”。

一个项目就是一个增长点,一批项目就是一个增长极。近年来,海沧积极融入厦门“4+4+6”现代化产业体系,工业经济稳定恢复,制造业优势持续巩固,发展能级不断提高。去年,海沧区工业规模继续领先,规模以上工业产值、增加值总量蝉联全市各区第一,70家企业入选先进制造业倍增计划、占全市的1/4。

1款新药成功上市、25款新药进入临床研究,33个境内第三类医疗器械获批注册、占全省80%;锂电池正极材料等产品出口增长55%,引进第三代太阳能电视产品项目,填补发展空白;开元通信、士兰集科、云天半导体等3家企业成为潜在“独角兽”企业……翻开海沧生物医药、集成电路、新材料三大主导产业成绩单,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强劲韧性跃然纸上。

在服务业方面,海沧成绩同样亮眼。这一年,首个高能级TOD综合体——招商花园城盛大开业,成为海沧购物体验新地标,多场促消费活动撬动销售额超14亿元;旅游业持续升温,接待国内游客人次、旅游收入分别增长33%和43%。

紧扣“产业立区”的定位,海沧区紧紧牵住实体经济“牛鼻子”,招大引强与增资扩产双向发力,不断汇聚发展动能、激发内生动力。去年,海沧“走出去”招商172次,带动项目签约173个、总投资550亿元,1—11月招商实绩竞赛排名全市第一。

为推动项目加速跑,海沧持续完善“八办”项目工作机制,不断强化项目全生命周期管理,通过优化审批流程、狠抓项目进度,全力以赴促开工、促进度、促竣工、促投产。去年,全区策划生成项目502个、总投资2042亿元,其中产业项目投资占比近四成,在建亿元以上产业项目39个,数量各区最多;推动增资扩产项目202个:总投资529亿元,产业用地从选址到出让提速33%。特别是创新推出的分段联合验收等方式,保障了55个产业项目提前投产,贡献产值超50亿元。

从“实”出发,向“实”而行,海沧逐步走出一条符合中央要求、契合发展实际、体现厦门特点的现代化路径。面向未来,海沧将继续加力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持续提振投资信心、释放投资潜能,厚植发展动能。

深化改革开放 迸发创新活力

自强化区街联动后,海沧区企业“进不了窗口”事项综合服务中心工作人员熊丽丽明显感觉到,中心效率更加高效了。去年1—11月,受理企业诉求585件、办结率超九成。

2022年,海沧在厦门市首创设立企业“进不了窗口”事项综合服务中心,直接受理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遇到的不属于窗口受理的复杂事项,促使一大批多年解决不了的问题得以解决。

去年,该中心功能进一步延伸至街道,设立街道分中心并下放57项便民服务,确保各项惠企政策和助企措施能够惠及全区中小微企业。

做深做实企业服务,正是海沧推动改革创新的重要一环。去年,海沧继续深化“益企服务”专项行动,除延伸“进不了窗口”中心功能外,还召开“服务企业接待日”58场,扁平高效解决企业难点堵点311项,以优质服务提振“企业敢干”的信心。

作为两岸融合发展的试验田,海沧在过去的一年里更加主动融入建设两岸融合发展示范区,深入践行“两岸一家亲”理念。产业合作更加密切,新增台资企业55家,总数达660家;对台往来更加活跃,首次开通跨境电商厦金航线,合作举办海峡两岸汉字节等活动,两岸民间交流持续深化。

扩大开放格局,海沧探索之路越走越宽。在自贸优势作用下,海沧港综合保税区出口翻番,中欧班列去年开行量突破100列并首次承载新能源汽车出口,海沧港集装箱吞吐量保持增长。

增进民生福祉 改善生活品质

空中呈现“无线美”,村口的小公园“无中生有”,村内步道干净整洁,停车场改造提升后缓解停车烦恼,集体经济如火如荼……走进海沧,城中村现代化治理工作成效凸显,一项项暖民心的改造工程将“问题清单”转变为“幸福账单”,老百姓的幸福指数持续升级。

去年,在城中村现代化治理工作中,海沧坚持一村一策,首批打造渐美、新垵、山边、石塘等4个精品村,生成改造项目121个,总投资4.7亿元,打造更安全、更舒适的居住环境,新老厦门人在共建共治共享中进一步融合。

人民至上,发展惠民,增进民生福祉是发展的根本目的。翻开《海沧区政府工作报告》,以民为本的发展理念贯穿始终。

增设公共停车位2042个,新增园林绿地90万平方米;双十附校东屿校区等10个项目加快建设,沧江高中等7个项目建成投用;复旦肿瘤厦门医院开业在即,海沧医院急救站正式启用;推动40个全民健身场地设施建设,建成跑步道3.3公里;新增城镇就业2.1万人,2家基层养老服务中心投入使用,新设普惠托育机构3家……去年,海沧加力增进民生福祉,不断满足群众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基础设施更加完善,教育资源更加优质,群众就医更加便捷,文体事业蓬勃发展,生态环境持续改善,群众安全感率保持在99%以上,平安建设考评成绩位列全市第一。

接下来,海沧将继续深入贯彻跨岛发展战略,持续提升城乡品质,满足百姓更好生活向往,让建设成果更多惠及群众。

版权所有 ©2023 福建日报 fjdaily.com 闽ICP备15008128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