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456
78910111213
14151617181920
21222324252627
28293031
第01版:要闻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屏山时评

让更多职工挑起创新大梁​

□潘抒捷

福建省百万职工“五小”创新大赛成果展示会近日举行。这项大赛创办8年来,已吸引1520万人次职工带着7万多项发明参赛,项目覆盖机械制造、信息产业、高新技术、能源及原材料等数十个行业系统,一线职工发明创造取得丰硕成果。

“五小”指的是小发明、小创造、小革新、小设计、小建议。在普通人印象里,发明创造是科学家、专业技术人员的分内之事,与企业职工似乎关系不大。其实不然,职工在生产一线工作,熟悉工作环境和设备状态,对于创新改进技术工艺或生产流程,往往有针对性强的想法与做法。另外,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应用带来生产方式转变,也为广大职工提供了更广阔的发明创造空间。

创新不问出身。当前,科技创新已成为各类企业生存发展的新动力,一线职工发明创造也变得越来越重要。从实践看,这些“五小”成果不仅数量多,而且质量过硬——除了极大地改进技术、提高效率、促进生产之外,有的为企业降本增效达到千万元、上亿元,有的则获得国家级别的技术创新成果奖项。可以说,一线职工靠发明创造挑起了大梁。

我省高度重视职工创新工作,多年持续开展百万职工“五小”创新大赛,就是激励、扶持职工创新的一项重要举措,取得了明显成效。职工踊跃参与“五小”创新好处不言而喻,如何把这项活动不断引向深入?

要有协作机制。职工熟悉一线的情况,但不可否认,受自身文化水平等限制,他们同样非常需要理论层面的专业支撑。这就需要进一步加强企业和高校、科研机构之间的沟通联系,同时依托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产业工人技能培训基地、工匠学院等,实现从职工“单体创新”到产学研“协作创新”的层级跃升。

要有激励机制。职工发明创造能否顺利转化、有无回报,直接关系到创新激情的高低。现实中,有部分企业因申报流程长、费用高等,让职工的创新成果“养在深闺人未识”。因此,相关部门要建立健全职工科创成果转移平台,收录职工创新项目并为其提供知识产权咨询服务,推动职工创新成果和优秀知识产权挂牌交易……让职工投入创新的激情涌流喷发。

开展“五小”等技术革新、技术改造和技术攻关活动,是激发创新力和创造力的有效途径。广大企业和工会等部门要从“小”做起、向“新”出发,充分调动职工群众创新积极性、主动性,让更多职工创新成果闪耀八闽。

版权所有 ©2023 福建日报 fjdaily.com 闽ICP备15008128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