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武夷山下 上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年是一个动词

□赵玉明

年是一个动词,首先动起来的是心。

刚进入腊月,我就接到母亲的电话。她知道我春节不回家,要把年货寄给我。

虽然早就决定春节不回家,但对于远离故乡的人,特别是过年这样的传统节日,又是接到母亲的电话,就有些想家了。平静的心不再平静,心动了起来。

故乡的年,从冬月就忙碌起来。进入冬月,开始杀年猪。杀年猪的人家,会挨家挨户地把同村的邻居都请到家里,吃猪肉、喝猪杂汤。男人们帮忙抬猪,女人们帮忙烧火做饭,孩子们边看热闹边等着吃杀猪饭。那时没有冰箱,无处存放新鲜猪肉。吃完杀猪饭,第二天腌肉。母亲早就把屋角的大瓦缸洗净晒干,先是在缸底撒上一层盐,铺上一层肉,再撒一层盐,铺一层肉。待肉都铺完、盐都撒匀后,才盖上桐木盖。一周过去,盐全部渗透到肉里,就可以取出来晾晒。

冬日杲杲,北风干燥,在风和阳光的作用下,普通的猪肉不再普通。经过风吹日晒后,居然收获了意想不到的腊香美味。

年猪杀好,肉腌好,过年的头等大事就算完成了。腊月的赶大集、买年货,妥妥地是过年前最开心的事。街上集市里炸年糕、炸糍粑、炒花生,好吃的零食品种繁多,还有好玩的风车、窗花、生肖灯笼,应有尽有。集市里人头攒动,热闹不已。

故乡的年,想起来就让人心动。

年是一个动词,除了心动,还有行动。要轮流值班的同事英子无法回家过年,早已行动起来。虽然她一人在异地过年,还是准备了丰富的年货。除了家乡特产,还有本地海鲜食材。酷爱猫咪的她,不仅买了猫咪对联,还给“毛孩子”买了新年装,准备参加朋友圈“晒娃”大赛。她说,即使无法回家,一个人也要好好地过出浓浓的年味。

会议室里,好几个同事正在写春联。他们泼墨挥毫,飘逸隽永的行书,古拙典雅的隶书,整个会议室里弥漫着浓郁的墨香。红红的春联,一片火红的海洋,一片喜庆的海洋,不仅送上了深深的祝福,还营造了浓浓的年味,让留在榕城过年的同事感受到家的温馨,看得让人心里感动。

小区外的早市,除了琳琅满目的蔬果食品,新增加的过年装饰用品,从街头一直蜿蜒到街尾,像是到了年货市场。一眼望去,红红的春联、窗花、红灯笼、中国结和“福”字,一条街都流淌着红红火火的年味,人的心情也跟着敞亮起来。

年在岁末吹响集结号,让无数在外打拼的游子,背起思乡的行囊,行走在回家的路上。村头的槐树在招手,母亲做好佳肴依在小院门口翘首张望,期盼孩子回家乡。无论你走多远,无论你在干啥,无论是飞机、动车还是高铁,过年了,一个个在外的游子如迁徙的鸟,沿着家的方向,沿着出发时的路,回家。

年是一个名词,更是一个动词。年越来越近,甚至空气中都弥漫着年的气息。这气息,在乡村,在城市,在无处不在的空间里,在你在我在他,在每个人的心里。

版权所有 ©2023 福建日报 fjdaily.com 闽ICP备15008128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