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版:理论周刊·文史 上一版   
上一篇

唐寅“九鲤湖祈梦”

□子卿

唐寅《事茗图卷》(局部),绘有“四叠飞瀑,水石相激,戛玉生烟”。(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几声欸乃鲤湖去,堤上野花无故香。笔者对仙游的向往,更多的是对于九鲤湖的遐思。“为一个人,为一句诗,为一幅画,逛一座城”。仙游之名源出于旧时“九仙说”,清乾隆《仙游县志》称此渊源真是“典而雅也”。而何氏兄弟“跨鲤成仙”的传说,便是发生在九鲤湖。

九鲤湖有“四奇”,分别为湖、洞、瀑、石,又以“飞瀑”为最,非亲身寓目难尽道其妙处。古往今来,文人素爱于翠叶烟腾之中,观飞泉惊花乱落之势,听飞泉风雷陡生之音,而后叹天地有大美,一梦浮生,入忘我之境。如范宽《溪山行旅图》中,一瀑若线,飞流百丈,又如星汉绵长,似泰华穹隆,有着雄浑苍莽;张大千《巨然晴峰图》中,参董源、王蒙笔意,水出西溪,飞泉侧濑,于穷坎之下,亦极沸腾澎湃之观。

而在《九鲤湖游记》中,徐霞客称九鲤湖的飞瀑:“若水之或悬、或渟、或翼飞叠注,即匡庐三叠、雁荡龙湫,各以一长擅胜,未若此山微体皆具也。”则其拂水飞流,珠玉万斛,“溢瀑布、悬珠帘、挂玉柱、叩石门、回五星、跨飞凤、过棋盘、谒将军”,集险峻霹雳与潺潺涓涓于一处,不知其所止,真绝伦也。

九鲤湖旁,明户部尚书郑纪题曰“野趣谢千钟,老景寻神仙作会;湖光涵万象,梦魂与天地同流”,喻指仙山仙湖,有谪仙人之野逸,不可名状;亦有明人林有恒楷书横幅石刻,曰“第一蓬莱”,意即仙境,信不诬也。

苏州桃花坞中原有“梦墨亭”,为唐寅请人修筑,友人祝允明为之书匾,又作《梦墨亭记》以纪。文中有云:“子畏(唐寅)天授奇颖,才锋无前,百俊千杰,式当其选。……曾儌朕于闽之神,所谓九鲤湖者,梦神惠之墨万个。……结亭阊门桃花坞中,目之曰‘梦墨’,章神符也。”说的是唐寅曾往九鲤湖览胜,夜宿九仙观,仙人梦中赐墨万个。故坊间亦盛传其离开仙游前,曾修“梦墨寺”于湖旁,并以此“梦墨”作画,遂绘事精进,妙笔生花矣。

祝允明《唐寅墓志铭》中,又记:“子畏(唐寅)死,余为歌诗,往哭之恸。……尝乞梦仙游鲤神,梦惠之墨一担。尝益终以文业传焉。”则复言及唐寅于九鲤湖祈梦后,自此在学问上用功愈勤,直至临终亦不怠也。北京故宫博物院藏唐寅《事茗图卷》,画中亦绘有轰鸣如雷之飞瀑,水石相激,戛玉生烟,而高士携杖访友,其后童子抱琴,画面清雅宜人,未知六如居士画中此瀑漈泱泱之“四叠飞瀑”,是否为其对九鲤湖之遥空回响。

事实上,“九鲤湖祈梦”发轫于唐宋,勃兴于明清,即文人传统之“卧游”也。晚唐御史大夫郑良士有诗《游九鲤湖》云“我来不求邯郸梦,取醉聊乘郑圃风”,元代知州卢琦同题诗亦云“十年铅椠役此生,愿借一枕通仙灵”,俱是文人禅思澄怀、心游万仞的儒家精神闲趣。郑纪《仙梦辩》中,亦记:“由莆而闽,而天下,靡不闻风而翘想之;士大夫宦游兹土,莫不函疏叩关而至。”关于“九鲤湖祈梦”之逸闻,另有蔡襄、郑樵、黄道周、冯梦龙、纪昀、梁章钜等文人雅士亦尝慕名而来,可知其盛。

九鲤湖胜迹诸多,如明文学大家王世懋《游九鲤湖记》中亦载:“得古梅洞入焉。洞故有梅生其中,题名者遂以‘古梅’名,今无存矣。”原来此地亦曾有古梅,长于洞中,亦奇异之景,惜明时已不存。梅花高洁,铁干冰花,为文人所喜,寻梅亦文人雅事,如明代画家宋旭曾作《五峰踏雪图》,描写雪中至“万玉庵”踏雪寻梅的画面,揣想当初亦应有诸多文人至九仙观中赏梅仙游,确令人神驰不已。或许,有朝一日九鲤湖可重植梅树,则“影傍石栏斜,枝开隔岁花”,当可更续“清雅野兴”之风尚,岂不美哉。

“山露翻飞亭畔柳,湖心九鲤弄渔舟。灵溪有信寻诗易,梦向神仙此地游。”王世懋称九鲤湖为“神仙窟宅”,徐霞客赞之“不可一境穷也”。九鲤湖美,仙游又人杰地灵,文脉深厚,他日读者亲至,当或有更深刻之感受。

版权所有 ©2023 福建日报 fjdaily.com 闽ICP备15008128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