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版:武夷山下 上一版 下一版  
下一篇

热辣滚烫的文化回归

李 艳

“热辣滚烫”是这个春节档最火的词语,但除了电影《热辣滚烫》及相关,有两个地方的非遗和民俗,在很多人心中也结结实实地“热辣滚烫”了一把。

一个地方是闽南的泉州。申遗成功后的刺桐城,当仁不让是全国旅游最火爆目的地之一。这个春节,泉州以一场文化盛宴款待全国各地前来旅游过年的人们。时隔20多年重启的春节民俗“踩街”,让人们眼睛都忙不过来,看得甚是过瘾。“踩街”规模十分庞大,共计有30个方阵、1500名展演人员、30项非遗项目,其中世界级项目2项、国家级项目12项、省级项目6项。整个活动长达3个小时,将泉州“千家管弦鸣”的盛景和“半城烟火半城仙”的气息展示得淋漓尽致。从北京、浙江、广东等地来的游客一边忙着拍视频一边大呼精彩,这场活动也直接带动了超亿的线上新媒体曝光量。

另一个地方是闽粤交界的潮汕地区。英姿飒爽的潮汕英歌舞去年春节“出圈”,今年的亮相又直接燃爆网络社交平台,还一路火到了伦敦,吸引全世界的眼球。普宁南山英歌队受邀在英国伦敦文化艺术地标伯灵顿拱廊以及特拉法加广场的倾情演出,引来人山人海观赏,直接“炸街”。英歌舞被称为“中华战舞”,以豪迈奔放、刚劲有力的舞蹈动作,节奏感极强的锣鼓声,让人“看一次血槽充满一次”,妥妥的春节最强气氛组。今年的潮汕春节活动中,女子英歌队也惊艳亮相,十分抢镜。又美又飒的汕头潮阳西门女子英歌队第十三届“头槌”郑梓欣冲上热搜,网友们激动得纷纷喊话:“现在找个潮汕女朋友还来得及吗?”

“热辣滚烫”的非遗和民俗文化盛宴,让这个春节实在“够味”。不仅是前往泉州和潮汕地区旅游的人们发出不虚此行的感慨,在网络上“围观”的网友们也纷纷表示满足了。假期之后,回味之余,也让人惊觉,相比此前的春节旅游多是出国旅游购物,去大城市休闲度假,去知名景点看风景,现在的人们似乎更青睐去往那些地方文化特色浓郁的城市和地区,欣赏非遗、体验民俗,感受浓浓的文化味儿。

就泉州的“踩街”而言,本身就是我国一项古老的民俗文化,诞生于隋唐时期。最早是春节期间百姓自发聚在一起,载歌载舞相互庆祝,是从古代上元节和迎神赛会活动演变而来的。明《闽书》中就有记载:泉中上元后数日,大赛神像,妆粉故事,盛饰珠宝,钟鼓震天,一国若狂。而这一次泉州精彩打造的“踩街”民俗表演,元素丰富。蟳埔民俗秀、嗦啰嗹、泉州南音、白鹤拳让人感受到当地独特的人文风情;“人来神往”祈福方阵,洛阳舞龙、樟脚板凳龙,让人体味满满的节日喜庆与欢乐;“市井十洲人”方阵和泉州妆阁方阵热闹“迎蕃”,再现“苍官影里三洲路,涨海声中万国商”的东方第一大港的辉煌场景,将“泉州:宋元中国的世界海洋商贸中心”的悠久历史娓娓道来,引发人们的无限回味。

而潮汕英歌舞,同样是一项有着400多年历史的非遗项目,其源头可追溯到明朝中期。潮汕英歌舞集戏剧、舞蹈、武术于一体,舞者们按照梁山好汉的形象在脸上画着各式各样的妆容,双手各持一根短木棒,上下左右互相对击,边走边舞。主要舞蹈情节有“下山打探”“化妆卖艺”“乘机闯府”“英雄会师”“凯旋归山”等等。因为洒脱阳刚的动作,气势豪迈的阵仗,震撼鼓点的节奏,炫目华丽的色彩,去年春节,英歌舞通过社交平台的短视频传播后,在网络上火速“出圈”。人们从中辨认出阅读《水浒传》时记下的角色:舞打虎棒的是武松,涂黑脸的是李逵,领头舞动的是时迁……熟悉的英雄典故,腾挪跳跃的身姿,豪迈的战斗气势,蓬勃向上的生命力,让人一看就觉得:刻入血脉的中华DNA动了!

无论是泉州的“踩街”,还是潮汕的英歌舞,都蕴含着丰富的中国传统文化元素,是优秀传统文化的象征,承载着我们共同的文化记忆。在春节这样一个最重要的传统文化节日里,赴泉州观赏“踩街”,往潮汕看英歌舞,或是在网络上围观参与,仿佛是大家一起满怀激情地享用着一顿丰富的文化盛宴。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我们每一个人都能很直观地体会到,过春节的方式正在不断进行着创新和丰富。为什么现在人们更青睐于去旅游观赏非遗、体验民俗过年呢?有人说,这是因为现代社会的快节奏生活有许多压力,让人深感疲惫。旅游出行,体味不一样的民俗文化,能够让人们暂时逃离,享受片刻的宁静与和谐,让心灵得到放空。也有人说,是因为这些地方的特色文化中有着浓浓的年味,是在高楼林立的大都市里体会不到的味道。的确,“踩街”或英歌舞都是保存完好的传统节日习俗,历史渊源已久,有着最古早的节庆味道。“踩街”的阵仗摆起来,英歌舞的锣鼓响起来,就意味着有喜事,就有了年的味道,它寄托着人们迎接新年,祈求平安、风调雨顺的美好愿望。

但除此之外,更深层次的原因,是人们对于传统文化的追寻与回归。在全球化的大背景下,传统文化成为人们身份认同和文化归属感的重要来源。春节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内涵。通过欣赏非遗、体验民俗这些传统文化的瑰宝,人们得以近距离了解和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增强对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实现对传统文化的追寻与回归。无论是泉州“踩街”中的精彩,还是英歌舞“中华战舞”的激昂,都能够激发我们血脉中的中华文化基因,振动我们共同的文化记忆,引发强烈的情感共鸣,让其间的每一个人,都为优秀的传统文化与悠久的中华历史感到深深的骄傲与自豪。

重要的是,在追寻与回归传统文化的过程中,我们也感受到了双向奔赴的温暖。

互联网时代,赋予了传统文化焕发生机的新机遇。因为社交媒体的高度发达,人们乐于分享自己的旅行见闻与经历。泉州申遗成功后,凭借厚重的历史文化与底蕴,在网络上火了;而潮汕英歌舞更是从去年春节一直“霸屏”到今年春节。借助这样的势头,当地均在保留传统文化精髓的基础上,通过不断融入现代元素和创意理念,让传统文化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泉州在文旅推广的过程中,注重挖掘与融合世遗元素;潮汕英歌舞也在不断吸收新鲜血液,在年轻人和学校中进行传承推广。

这些创新举措,既满足人们对于传统文化的追求,又符合现代审美和消费需求,再加上互联网的二次分享,形成流量叠加,最终助推过年赏非遗和民俗成为一种新颖的旅游方式,成为一种时尚和潮流。在人们得到极大的收获与满足的同时,传统文化也得到进一步的传播、推广与传承。

其实,我们每一个人在作出旅行去看“踩街”、欣赏英歌舞的选择时,并没有思考太多,只是觉得听从了内心隐隐的召唤。正是这种内心的召唤,代表着我们文化血脉的搏动。

在新的一年里,我们期待能够更多地回应这种内心的召唤,能够实现对于传统文化的追寻与回归,更能够以即便微小却实际的行动,参与到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推广中去。

版权所有 ©2023 福建日报 fjdaily.com 闽ICP备15008128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