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仙作木雕工艺领域,有一位为人低调,常凭作品技惊四座的“大佬”。从人民大会堂的屏风座架,到古建古迹的修缮、创意工艺品,他的作品独具匠心,在一众木雕工艺企业中尤为别致,被誉为“南国神雕”。他,就是中国工艺美术行业艺术大师、中国建筑营造技艺大师、福建省工艺美术大师游良照。
1951年,游良照出生于仙游县大济镇一个农民家庭,从小就被精湛的木雕艺术所吸引,喜欢绘画、雕刻。高中毕业后,游良照师从雕刻名家“洋塘木雕”传人吴长根,得授精髓技艺,还向仙游画派巨匠李耕大师高徒周秀廷学习国画艺术,刻苦钻研画与雕、形与艺的融合,22岁成为仙游县雕刻工艺厂雕刻组长,主要生产外销工艺品为国家创汇。1981年,他创办龙星工艺厂,凭借精湛的营造工艺常受邀参与东南亚各国大型佛像雕塑、古建制作和修缮项目;10年后,游良照引进外资创办龙威工艺有限公司并成立仙游县工艺美术研究所,被誉为“闽中木雕第一家”。
游良照在大木、小木、细木诸领域一通百通,纵横艺雕、古建木作、古典家具、青铜雕塑等行当,被联合国授予“民间工艺美术家”称号。从艺50多年来,游良照勤耕磨炼,用一双长满厚茧的手创造出一件件富有生命力的精品。
在游良照看来,“没有大自然的造化,就没有木雕艺术的美;没有文化底蕴,就没有艺术生命”。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研习、对大自然的酷爱以及在木雕、绘画领域的广泛吸收,造就了他独特的“高山流水”雕刻技艺法。游良照的作品《手不释卷》取材自金丝楠木天成自然的造型与线条,施以奇巧的工艺,塑造了好学乐天的诗人苏东坡形象;作品《曲项向天歌》源自一段老挝酸枝木边角料,游良照随形就势发现了“藏”于其中的高雅“天鹅”,完成了一件韵味无穷的佳作……一件件作品的诞生,看似灵机一动,实则都是游良照几十年来深厚艺术功底的积累和顺其自然、奇拙不乱、简练别致的技艺相结合形成的。
2008年,在两岸艺术论坛上,游良照在即兴创作环节,以“山水情”为灵感回应台方的“母子爱”作品,以祖国壮丽山河为灵感,把一衣带水的台胞母子拥抱在一起,巧妙借用自然山水与人物关系展现了家国亲情的意境,使各大媒体争先采访报道,成为“两岸美谈”;2009年,游良照以海南黄花梨《清乾隆十二扇曲屏风》,摘下央视《寻宝——走进莆田》节目“民间国宝”桂冠;2011年,由他主持的木作营造技艺被列入福建省非物质文化遗产;2012年,他被授予“中国民族营造技艺大师”称号;2015年,游良照参加北京人民大会堂“清明上河图”大屏风底座制作,在大作上首创的龙凤阴阳榫倒挂、公母带孙拥抱榫、井卯八向银锭榫、五头七尾连环榫等创新之举,获“人民大会堂感谢状”殊荣。
游良照待人谦恭有礼、温文尔雅,谈起创作时神采飞扬、激情满怀。如今,游良照已年逾古稀,常自喻“农夫耕田,我耕木”。在他的艺术馆里,木香萦绕,案头是一尊正在创作的泥塑雕像和中国历史手绘稿,自制的摇椅、穿衣镜、百宝箱、木雕摆件等俯拾即是,身体力行地诠释手艺即生活。“尽可能保留原木造型和纹理,以创意和想象赋予它特定的形象。”除道法自然,游良照纵情诗词歌赋、绘画雕塑,追求“古道照颜色”,将五千年文明史作为不竭素材,创作中注以先贤掌故,佐以精雕细刻,再落笔生花,他还以“召八艺人”为艺名,希望召集八方之力,传承、创新木雕工艺。
荣誉等身的游良照,一直刀耕不辍,并带出一支优秀木雕工匠队伍。他提出“神奇、简洁、永恒、文明”的八字雕魂,要求团队所创作的木雕必须是朴实、精巧、简洁、健美而富有特色的传统文化艺术精品。“活到老,学到老,做到老,做到做不动了为止。”正是这炽热的爱成就了游良照的半生传奇,一件件作品,彰显了他对真、善、美的褒扬和追求,寄托了他对国泰民安、艺无止境的向往和期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