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武夷山下 上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梦想

□荣 兄

10岁的时候,我的梦想是:我要飞。

好好读书,长大了飞出那个生我养我的小村庄。这是我人生最初的梦想。

我很努力地读书,没有辜负父母的期望,12岁便离开家乡,到山那边的县城中学读书,过起了寄宿生的生活。高中毕业后,考上了中专。19岁时,毕业分配到了县城的一个事业单位。虽然在城里工作,但回家挺方便的,20里路,骑车也就个把小时。每周都会回家,看看父母。

20岁的时候,我的梦想是:做喜欢做的事。

人生的很多大事,必须在年轻的时候去完成。恋爱、结婚、生子……接踵而来。还要为人生的理想忙忙碌碌,能够抽空回家看父母亲的时间开始捉襟见肘,但毕竟离老家近,父母还是壮年,走动走动,还算方便。见与不见,也不是太在意。

那时候,总觉得没有梦想,人生就没有意义。事业,拼搏,奋斗,时时挂在心头,父母在自己心里的位置,其实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有梦想,就有希望。

30岁的时候,我的梦想是:我要飞得更高。

努力总是会有回报的,10年的奋斗终于开花结果:实现了青春的梦想——当记者。离开了县城,到了市里,成了一名名正言顺的党报记者。

于是,离家越来越远。回家一趟,坐车要好几个小时。一年能带着孩子回老家一趟,就已不易。况且,事业之外,把剩余的精力和时间都花在孩子身上,能想起父母亲的时候,也只是有事的时候。

这个10年,我从市里到了省城,又从省城来到了泉州。每次飞得高一点,就离家越来越远,回家看望父母亲都成了奢望,有时也只能想想。

在我38岁的时候,年仅61岁的父亲突然病故。有一段时间,心里充满了内疚,后悔自己没有尽到人子的孝道,没有来得及好好报答父亲的养育之恩,父亲就离我而去。

40岁的时候,我的梦想是:再上一层楼。

到了不惑之年,其实还是有惑,还是放不下名和利,欲望总是无止境。48岁的时候,终于上了一个台阶。自我感觉,人生已经比较圆满。

然而,50岁的时候,我突然发现,独居老家10多年的母亲,已是满头白发的古稀老人。我想尽一点儿子的义务和责任,让她跟我们一起生活,她又不愿意,说是没有在自己家里自在。有一次,借着母亲生病的机会,好说歹说,才把她接来,可是,没过几天就吵着回家。

我蓦然惊觉:跟母亲的相见,是见一面就少一面了。

后来母亲病痛缠身,我却没能在身边服侍、照料。心中是万般的愧疚,可我们有太多的东西割舍不下。

人的一生,都在为理想而奋斗。我们每一次的努力,每一次的奋斗,每一次的成功,对父母来说,都是渐行渐远的背影。正如龙应台《目送》里说的:“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

当我60岁退休的时候,劳碌一生的母亲却早已离开人世,留下了“子欲养而亲不待”的遗憾。

人生这辈子很长很长,因为我们总是在追求无尽的梦想;人生这辈子很短很短,因为我们总是在不经意间就错过了重要的时刻。愿我们每个人在有生之年,实现人生理想的同时,都能珍惜与父母亲相处的时光,让生命在这个世界上留下美好的印记,而不是遗憾。

版权所有 ©2023 福建日报 fjdaily.com 闽ICP备15008128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