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9版:漳州观察 上一版 下一版  
下一篇

让青年就业“流量”变“留量”

□本报记者 杜正蓝 通讯员 林婕

2024年“春风行动”暨返乡高校毕业生大型招聘会现场 (资料图片)

漳台青年交流活动现场 (共青团漳州市委供图)

“返家乡”中医药大学生研习营活动现场 (共青团漳州市委供图)

青年因城市而聚,城市因青年而兴。

春节期间,漳州频频搭建青年活动载体,与港澳台在漳青年、漳籍海外青年以及中医药专业大学生等各类青年开展人才交流活动,为青年营造家乡的美好职场体验。

做好青年从校园步入社会这一阶段的衔接,是创造高质量就业的关键。漳州围绕省级青年发展型城市建设试点工作,紧密结合青年就业发展需求,聚焦“友好”和“有为”,为青年描绘返乡就业的愿景,让青年就业从“流量”变成“留量”。

流量聚拢人才与人气

一年之计在于春。

趁着年味尚浓,返乡大军暂未启程,身兼数职的刘凡早早地忙碌起来。“这次的目标是同样攻读数字信息领域的几位海外留学生。从目前漳州数字产业的后发优势来看,留学生回漳州发展数字产业会有集群潜能。”

刘凡是一名海归青年。2017年,告别了十年澳大利亚之旅的他,满载着丰富的学历背景和工作经验回乡。“作为数字福建战略中的东南重城,漳州要在‘十四五’规划期间实现高质量发展超越,势必要大力发展数字经济和产业。”有感于祖国和家乡发展的日新月异,回国后他把自己当作家乡数字经济发展和信息化建设浪潮的一分子,以人才引进的方式,入职漳州信产集团,从事大数据服务与开发工作。

2020年12月,漳州市留学生同学会青年工作委员会与海归青年人才之家成立。彼时起,刘凡身兼海归学子、本职工作和青联委员等三重角色,奔走在产业与人才之间,为漳籍海外青年提供对口资源平台,牵线漳州产业发展工作,成为“引流”桥梁。

“学业终究要有落脚点。拿我目前从事的数据开发行业来说,涉及林业、渔业、文旅以及工业信息,家乡的一砖一瓦都需要各位来建设。”刘凡常常在活动中现身说法,为家乡代言,将自己从“受益者”到“奉献者”的故事娓娓道来,向青年学子推介《漳州市“万才聚漳”行动计划》,发展和团结海归及台港澳青年加入各类社会组织或群团组织,鼓励他们用前沿的专业知识为漳州经济社会发展献智献策。

就学,找教育部门;求职,找人社部门。共青团漳州市委精准衔接从学位到岗位这段缓冲带,做好青年服务引导工作。

引人先引流。在共青团漳州市委书记刘书佳看来,青年们“为什么而来”和“为什么而留”都具有一定的情感纽带。如何建立更深厚的联系?

2月7日,“我们的节日”漳籍海外青年人才喜迎龙年团聚新春活动如期举办。彼时,在英国、俄罗斯、日本、韩国、新加坡、加拿大、澳大利亚、马来西亚等多国工作、学习的漳籍青年代表齐聚一堂,赏木偶、学剪纸、打卤面,满是故土情深。

“通过不同的活动形式,让青年有更多机会了解不同维度的漳州,加深对这座城市的印象。每一场活动后,由专人联络青年,匹配就业信息,给出就业指导建议,形成从校园到社会的成长全周期。”刘书佳说。

建立中长期引才纽带

青年与城市的相识,是一场双向奔赴。

如何建立中长期的联系纽带,维系情感基础?“扬帆计划”是抓手之一。

当刘凡扎进国内行业大数据冲浪,闽江学院金融学专业的卢晓琪则开始接触国际金融局势和我国金融经济发展现状。2022年暑假,返乡情切的卢晓琪通过漳州市大学生实习“扬帆计划”,进入中国人民银行平和县支行实习。从投简历到面试再到最终上岗,她对这份实习工作充满干劲。

在熟悉的风土人情中,她完成了首次“扬帆”,对实践中如何运用金融、经济方面的知识有了更具象的认识。笃定了择业目的地和方向,2023年,她顺利考入平和县财政局,奉献家乡。

返乡潮一浪接一浪,漳州再将“扬帆计划”的辐射面扩大,于2023年在全省率先推出台湾大学生来漳实习“扬帆计划”激励保障措施,收集台湾大学生实习实践岗位需求,专设面向台湾大学生岗位专区2700余个,提供往返交通、用餐、住宿、保险等方面保障,解决学生来漳实习的后顾之忧。

与此同时,《漳州市促进高校毕业生等青年就业创业十条措施》出台,措施对符合条件的企业和高校毕业生给予一定补贴,并通过稳定机关事业单位招录(聘)规模、扩大国有企业招募规模、激发人力资源机构活力、加密招聘频次、提高招聘实效、促进创业带动就业、提升技能就业能力、提供暖心就业服务以及一系列强化兜底保障举措,全方位为高校毕业生留漳就业创造条件。

“漳籍学子是最有可能选择在漳就业的群体。”刘书佳介绍,从青年大学生就业需求出发,漳州建立起省内外漳籍优秀学子信息库,由市县两级团委分别挂钩联系,开展联系、服务工作,准确获取大学生在政务实习、企业实习、课题调研等方面岗位类型需求,保证人岗精准对接。

2023年,漳州“扬帆计划”面向全市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金融机构和大型民营企业等单位,征集用人单位832家,录入实习岗位1.52万个,吸引投递简历近2.1万人次,5503人上岗实习,其中“双一流”建设高校学生1292名,实习规模和成效居全省前列。

青春之风吹动“慢就业”

当下,“最难就业季”的峰值不断被刷新,“慢就业”已不足为奇。“没提前规划好未来”被认为是青年“慢就业”的最常见原因。

漳浦姑娘小杨去年6月于泉州信息工程学院环境设计专业学成毕业。年一过,已是她踏出校园的第八个月。待业的日子里,她尝试考研、考公、考编、考企业。但由于所学专业的特殊性,国企事业单位放出的岗位与之并不对口,她屡屡碰壁。

眼看身边伙伴纷纷“上岸”,她既担心找不到工作,又担心求职碰壁,成了“慢就业”一员。

大年初九,漳州市体育中心举办开春首场大型招聘会——2024年“春风行动”暨返乡高校毕业生大型招聘会,漳州314家优质用人单位参与招聘,提供就业岗位8310个,其中,应届毕业生岗位1512个,是漳州近几年来规模最大的一次招聘会。

“此次参与招聘的单位较往年多了30%,也是首次和国资委联手举办,提前谋划,拿出市属国企50%的招聘岗位,面向2023届未就业毕业生和2024届应届毕业生。”漳州市人社局就业促进和失业保险科陈惠敏坦言,往年国企一般四五月集中发布岗位招考,今年提前到正月返乡高峰期,为的是能留住更多青年求职者,尤其是为在外求学的青年错峰提供择业机会,方便有意向者尽早做好充足准备,早做打算。

此次招聘的另一亮点,在于吸纳了“专精特新”等多个优质用人单位。“无论是高校毕业生还是有工作经验的社会群体,都希望在工作中提升自我价值。此次广开门路,也是为了留住外地务工者,助力各个行业的发展。”陈惠敏认为,青年“慢就业”切勿“撒胡椒面”似的投简历,而要考虑供需关系,重建就业观。

这天,小杨也带着简历赶到招聘会现场。琳琅满目的招聘信息令她重新定位自己专业在市场上的需求,也重新划定对薪资待遇的期待值。最终,她关注到片仔癀运营策划岗位,便回家潜心准备相关考试。

对于困难毕业生,漳州市持续打造全链条暖心服务:实施户籍地政府和所在高校有关责任人“双向包干制”,同时市人社局也将协同企业家联合会等相关部门,积极调动民营企业家参与“就业红娘”结对帮扶,全程帮扶有就业意愿的困难毕业生实现就业。此外,还将紧盯新兴职业、急需紧缺职业、新动能人才缺口较大的职业,组织技能培训项目,支持毕业生更好地适应市场、胜任岗位。对符合条件的首次来漳求职的市外高校外地生源毕业生给予住宿补贴,并鼓励有条件的地区为毕业生提供短期免费住宿。

面对返乡就业的青年群体,漳州把“诗和梦想”布置在家门口,营造热络的群团交流氛围,护航青年人才成长发展,在漳州这片沃土上绽放奔跑的青春。

版权所有 ©2023 福建日报 fjdaily.com 闽ICP备15008128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