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构建具有自主性、独创性的中国哲学社会科学知识体系中,二级学科始终发挥着支撑性作用。以习近平文化思想为指导,在若干二级学科中形成具有学派意义、产生广泛影响、富有福建特色的哲学社会科学知识体系和创新团队,充分调动好发挥好“理论闽军”社科强省的积极性创造性,为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贡献福建智慧,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伦理学是哲学的一个二级学科,其主要学术任务是研究阐释“美好生活”的范畴概念和原理原则,以学理化方式捍卫本民族根本生活方式和核心价值理念。伦理学既仰望星空、探究天人,又脚踏实地、凝聚人心,在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中扮演重要作用,具有突出的理论价值和实践价值。建设国内领先、国际一流的伦理学,有助于加强党对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领导,有助于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有助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助于赓续中华文脉、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有助于促进文明交流互鉴、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
在福建,厦门大学最早重视伦理学,始终将推动伦理学学科发展与实现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紧密联系在一起。早在1921年,厦门大学甫一创办,就专门设立伦理学学科,以中华优秀传统伦理思想涵育厦大学子,意在巩固民族精神、振奋人民意志、为民族复兴储才。这是厦门大学设立的第一个哲学学科,也是福建省迄今唯一拥有博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权的伦理学学科点。回望百年走过的路,伦理学在中国发展的质量和水平,始终由我们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的自觉性所决定。新时代,厦门大学伦理学学科牢固树立“四个自信”,从自身优势出发,牢牢锚定“打造中国伦理学的厦大学派”这个总目标不放松,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文化思想,在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历史潮流中找准发展定位,主动瞄准国家和地方经济社会文化发展战略需求,整合队伍、凝练方向、擘画蓝图,取得长足进步,初步形成了“人文、经济与科技”三足鼎立的学术版图,在全国伦理学界唱响了“南强之曲”、发出了福建声音,主要形成了四个方面的经验。
一是坚持弘扬中国价值、探寻美好生活、捍卫中国文明。学科认识到,新时代文科高质量内涵式发展的第一要务,就是要勇担首要政治任务和新的文化使命,在“三大体系”建设中挺立潮头。为此,学科紧紧围绕“国之大者”用心尽力,始终把推动文化传承发展、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当作第一使命。在“古今中西”大文化观、大历史观中开展对不同国家民族伦理生活样态的比较研究,着力对中华民族文明传统、希腊罗马古典欧洲文明传统、德法英美现代西方文明传统开展互鉴比较,以此为基础讲清楚中国式现代化的人类文明新形态意义,讲清楚党领导的中国式现代生活方式的实践必然性。学科牢牢抓住伦理学的人文学科属性和精神引导功能,拓展方法论,更新基础理论,在全国学界独树一帜提出“做伦理学”新型理论,形成了自主独创的学术品牌,受到学界追踪关注。
二是坚持立足中国大地,依托中国经验,书写中国理论。中国式现代化鲜活经验中蕴藏的中国智慧、中国理论,是新时代中国哲学社会科学的真正学术富矿。学科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福建的萌发和实践中寻找新时代中国道路的成功密钥,坚持从中国式现代化的福建篇章中凝练新的问题意识、发现新的理论生长点。学科坚持“新文科”建设思路,积极与政治学、经济学等领域开展有效交叉,深刻领会习近平文化思想和习近平经济思想,深入思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的双向融合关系,系统提出了“建设中国经济伦理学自主知识体系”的方案,为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在伦理学维度上的延伸和展开,构建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伦理学与经济学新兴交叉学科作出了重要探索。
三是坚持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中国式现代化。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传统与现代的有机结合,是历久弥新的中华文明在现代经济、现代科技条件下的新发展新飞跃。学科深刻把握伦理学“经世济民、关怀现实”的学理品格,站在科技发展前沿沉思未来生活之道,自觉为中国式科技现代化提供伦理智慧。2022年3月,中办、国办印发《关于加强科技伦理治理的意见》,提出“科技发展、伦理先行”。学科在我省科技主管部门指导下,依托跨学科、跨学院、跨学校“三跨”协同创新机制,迅速打造出一支高水平、高层次科技伦理治理基础理论和政策研究团队,为我省科技伦理治理决策提供智力支持。
四是坚持以高质量学术服务社会,打造高等人文知识普及化大众化品牌项目。学科坚持在“大思政”中定位伦理学的社会服务功能,坚持“为人民做学问、向人民讲学问”,把“课程思政”理念从课堂向社会延伸,创造性提出高等人文知识普及化大众化新思路,创办了一系列公益性学术文化普及活动,在全社会形成广泛影响。
从以上经验看,在建设“社科强省”中,我省应当以时代问题为抓手,深入培育一批能够真正心怀“国之大者”、聚焦前沿课题、讲好中国理论、产生国际影响的创新团队;应当更好地发挥省社科基金规划、省社科成果奖评比的引导功能,优先使体现中国立场、中国智慧、中国价值、传承福建文脉的项目和成果脱颖而出,引导广大学者为构建中国哲学社会科学自主知识体系贡献福建力量;应当深化高校智库建设,激活人才资源,引导广大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自觉发挥党和政府智囊作用;应当大力倡导“新文科”交叉研究,同时鼓励文科基础学科继续深入夯实传统主业;应当拓宽文科学者发挥高等教育文化宣传和社会服务功能的渠道,支持一流文科学者在做顶尖学问的同时,努力争做学术“宣讲家”“活动家”,为满足新时代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不断提供高质量、高水平精神产品。
(作者为厦门大学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