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2024全国两会特别策划·省级党报联动报道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新疆 如春之暖,非遗画出风景线

□石榴云·新疆日报记者 银璐

非遗代表性传承人表演刀郎木卡姆器乐演奏。(资料图片)

花灯、社火、剪纸、陶艺、年画、茶艺、皮影戏、十二木卡姆、麦西热甫……龙年正月开始,新疆多样的非遗把各族群众的新春打扮得绮丽炫目。对非遗的充分发掘、保护、传承、利用,让这些随中华文明绵延千载的文化瑰宝,越加清晰地走入了人们的生活。

近年来,新疆相继实施了《自治区非遗保护条例》《自治区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认定与管理办法》等一系列法律法规,不断提高非遗传承保护的规范化和系统性水平,推进非遗可持续发展。同时,持续推动非遗与旅游融合发展,深入挖掘乡村旅游消费潜力,推出了一批具有鲜明非遗特色的主题旅游线路、研学旅游产品和演艺作品。

在喀什古城、新疆国际大巴扎、葡萄沟等风景名胜区,一座座非遗巴扎、非遗集市遍地开花,让到访的游客享受着一场场“非遗盛宴”,满足了人们在旅途中留下美好新疆印记的心愿。

截至目前,新疆有非遗代表性项目5425个,其中3个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遗名录,94个入选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名录,315个入选自治区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名录。

全疆已有120个自治区级非遗保护传承基地,并建成玛纳斯、刀郎麦西热甫等10个非遗传承中心,传承人既能传授技艺又能依靠表演和手艺增收,热情展现中华文明瑰宝的魅力。

版权所有 ©2023 福建日报 fjdaily.com 闽ICP备15008128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