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3456789
10111213141516
17181920212223
24252627282930
31
第07版:武夷山下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一座城的艺术小生态

□禾 源

《慢城柘荣》一书汇集了60多位作家的作品,书、画、摄影、篆刻、剪纸等点缀其中,顺着书中“慢道柳城”“慢游福地”“慢导幽境”“慢忆传承”“慢吟诗海”五条林中通道,便会欣赏到慢城的一道道风景。一页页翻读,便能在字里行间听到风吟水咏,听到远古足音,看到根脉花事;便能在点缀篇章中的艺术精品里,体味柘荣的艺术生态。

慢城的万物有根,根扎于这块土地;慢城的万物有灵,灵借花开在这块文化土壤上。集子中的作品虽出自不同作家与艺术家的手笔,但它们有着一样的原乡底色。正如缪芝山的诗句“多情灵物多情境”“片刻春光在此中”。行文如流水,作品如击水飞花,件件作品都源于柘荣这个原乡,从这里出发,又回到这里,以不同的姿态呈现在共同的底色上。东狮山、鸳鸯草场、九龙漈、廊桥、南岭古道、银杏树、泡桐、太子参……每一篇文章的书写都是踩着时光的阶梯,翻过时代的城墙,晒足当下的阳光,一同浸渍在柘荣的本色里。正如《廊桥今梦》中写道:“稍高处种玉米黄豆,近水低洼处插稻秧;窄的地方植瓜果,宽的地方播麦苗,陡处油茶桐树,平至处太子参。”

著名作家刘亮程说:“作家需要建立起自己跟一个地方的心灵关系,阅读使我们跟那些存在于历史中的伟大心灵取得联系。文学艺术是心灵沟通术。在平常生活中,我们的社会有诸多渠道和民众沟通,而作家直接用心灵交流。这是一种古老但永不过时的交流方式。”品读《慢城柘荣》中的每篇文章和各帧艺术作品,都能看到作者心灵与境遇的交流,且真切谦逊而又得体。如,章武以龙溪为我,亲切地称:“柘荣,我亲爱的夫君!”唐颐看到千年银杏旁的古梅、老松、毛竹林,由衷赞叹:“也大概只有这‘岁寒三友’,才有资格陪伴这千年不老的‘爱情’。”……

《慢城柘荣》一书有趣,趣在它集下一个优美和谐的艺术生态。文学作品植树成林,书、画、摄影、篆刻、剪纸,则如奇石、亭台、茅屋、栅栏,转身处与它们相遇,让这片林趣味横生。有的书法如枯枝藤条,有的篆刻如石之裂痕,自然之趣油然而生;有的画作翠鸟鸣涧,虎善如佛,和美自然;摄影之作,山托银盘,皓月千山……此中趣味正如书中王玉宁描述的那样:“慢城就是一张琴,唯有知音,方识其趣。”人世间确实会遇到很多人与事,许多情与景,而能留在人们心中的,这大概就是有趣的魅力。

社会变化,经济发展,交通便捷,那快的速度,如同动车驰过。多少人来不及回顾一眼自己的村庄,村庄却成了梦里故乡。《慢城柘荣》就是一个慢境,无论是来自他乡,还是生活在本土,可以慢慢走过青石巷道,可以沿溪而行看柳条轻飘,可以慢慢寻找历史在这块土地上留下的足迹,可以重新忆起乡村的月光、晚风、牲口和门口纳凉的父老乡亲,可以看一场雪慢慢积厚。当然也可以过上作家王泉力描写的生活:“或泡上一杯茶,拿上一本书,浅酌慢品、静静翻读;或翻出无用的旧物,剪剪贴贴、拼拼凑凑,让原本应该被丢弃的它们在手中慢慢地华丽转身,把小小的屋子装饰得温馨舒适……”慢在《慢城柘荣》一书中,不仅仅是速度,而是一种境界,是在浮躁的现实中寻找到宁静的时刻,是在快节奏的时代,找到一片让心灵安宁的去处。

刘亮程在《一个人的村庄》中这样写道:“在一个村庄活得久了,就会感到时间在你身上慢了下来,而在其他事物身上飞快地流逝着。这说明,你已经跟一个地方的时光混熟了。水土、阳光和空气都熟悉了你。”当我们慢慢品读《慢城柘荣》,也就会与柘荣混得很熟。

版权所有 ©2023 福建日报 fjdaily.com 闽ICP备15008128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